-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批判的多重向度
摘 要: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该作品通过聚焦城乡命运与人性嬗变,将城市与乡村一并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它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客观反思与价值发掘的同时,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的困境与异化。总体上看,小说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作者对乡村有着更多的肯定,并将之视为挽救城市文明的最后力量。
关键词:李佩甫 《生命册》 城市批判 乡土情结 道德异化
李佩甫在《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出版的《生命册》,是“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相比较前两部而言,《生命册》对城乡文化实现了双重超越。对于乡村,小说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淳朴村民养育之恩的由衷感激;对于城市,作者把自己比喻为“强行嵌入城市里的一只柳木楔子”,展现其与城市之间的异己关系与文化隔膜。本文将着重探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人普遍出现的物质迷失与精神异化,找寻作家克服现代性危机的资源与路径。
一、城市批判立场:乡土情结
李佩甫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情结,这在他的生命成长、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鲜明体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原人的人格精神、性格气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已经融入到了李佩甫的生命中。李佩甫1953年10月生于河南许昌的工人家庭,他的孩童时代是在乡村姥姥的瞎话儿里度过的。《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q李佩甫卷》“后记”中这样描述:“自小,在姥姥的村庄里住了很久。那时候,夜总是很黑,灯光呢,只有一豆儿,就常偎在姥姥的怀里听瞎话儿,姥姥每晚讲一个瞎话儿,总也讲不完。我便终日在瞎话儿里泡着,熬那慢慢长夜,长大了,我便嚼这瞎话儿,日久,就嚼出味儿来了,在姥姥在天之灵的庇护下,我成了一个声音种植者。虽然世间已有千千万万的声音,也许我的声音很微弱,但我对自己说,种下去,这是来自平原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守候方式,这就是我的守候种植的声音”。[1]李佩甫的知青?r代也是在乡村度过的。在乡村,他感受到了村民的勤劳、善良,对他的帮助可以说令他终生难忘。而他的工作时代也没有离开河南这片热土,可以说,他是河南地地道道的土著,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不仅如此,作者学生时代曾受到鲁迅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京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对“反城市”书写的影响,这些文学资源进一步加深了其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前,李佩甫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度关注,敏感地捕捉到城市和乡村变迁的轨迹,书写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爱恨情仇与心灵裂变。在李佩甫的心中,乡村有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朴实无华的村民、清新纯朴的民风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编辑张亚丽回忆,当她提出希望李佩甫把对平原的研究、认识写出长篇时,李佩甫愉快地答应了,可以看出李佩甫对乡村的那份挚爱与深情,这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生命烙印与文化胎记。比如说,《生命册》中塑造的人物都带有黄土地的印记,主人公吴志鹏具有很深的乡土根基,他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即使以后生活在城市,他都感觉自己身上背负着五千七百九十八亩的土地,还有六千只眼睛,以及三千张把不住门的嘴巴。正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感觉到乡亲们在看着他,让他避开了许多诱惑和可能使他毁灭的陷阱。《生命册》中还有许多关于乡村的景物描写:如无梁村的雨、无梁村的夜、无梁村的月、无梁村的柳树、望月潭的芦苇、场院里的谷草垛……再如作品中常出现的“你瓜笑啥呢?”“吊吊灰”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河南方言等等,都是以中原文化为背景,充满了乡土气息。
二、城市批判主题:物化反思
首先,作者批判了城市文化的货币哲学与金钱至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走上了城市化的快车道,“都市生活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占据支配性地位,日新月异的城市化所带来的深重的城市问题,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2],都较计划经济时期更为令人瞩目。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齐。比如“我们”在北京当枪手时,遇到的老万,他让“我们”以艾丽丝为笔名写一些黄色小说,并付给“我们”稿酬。可老万却偷偷地把书发送到全国各地,自己谋取暴利。吴志鹏和他的女朋友已在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因为他没能满足女朋友提出买两套房子的要求,才没能结婚。画家雁九天和梅村结婚的目的,是他隐隐地感觉到如果能以梅村为模特画幅画,而这幅画肯定价值不菲。再比如小乔,她之所以成为骆驼的情人,是因为骆驼是个成功的商人。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夏小羽,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条件优越,可是她也禁不住房产和权力的诱惑,成为范家福的情人……这些都揭露了城里人轻人情、重欲望、重物质的特性。
其次,作者批判了人们信念的流失与欲望的膨胀。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不论男男女女都不仅仅是他们自身”。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是精神的韧性,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