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经济学8:贫困与营养
第八章 贫困与营养不良 主要内容 贫困的概念 贫困的衡量 贫困人口的特点 贫困产生的原因 贫困的功能性影响 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1 什么是贫困 贫困的基本概念 在贫困线以下的就是贫困人口 贫困按不同分类的定义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能力贫困和机会贫困 1.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1) 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末英国学者朗特里(S. Rowntree)提出的 (1901年出版的《贫困:城镇生活的研究》——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 )。 一个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其最低生理上的需要 。 1.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2) 二十世纪60-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最早明确提出相对贫困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V. 法克思(Victor Fuchs)。 相对贫困是以社会平均生活状况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如以收入或消费来衡量)低于社会平均的水平(如平均或中值收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认为他们处于贫困状态。 1.2 能力贫困和机会贫困(1) 能力贫困的概念是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阿玛蒂亚·森提出的,他指出收入或消费水平低只是贫困的一种结果,并不能成为贫困的真实状态; 森认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应该是个人福祉(Well-being)的高低,而福祉的高低是不能简单地用收入来衡量的; 如果两个人相比有一定差异的,用单一的贫困线来界定贫困显然会忽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 ,如患病的人对医疗的需要; 森进一步认为个人的福址是以能力(capability)为保障的;贫困的原因就是能力的匮乏 。 1.2 能力贫困和机会贫困(2) 机会贫困是指缺乏发展的机会; 即: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甚至是生存会受到像:种族、性别、社会及家庭背景或者是出生国等因素所限制。 2 贫困的衡量 为什么衡量贫困? 有利于政府和公众对贫困群体的关注; 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需要详细的贫困状况信息; 贫困人口的规模和分布 贫困人口的特征即致贫原因 不同群体(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的贫困状况 评估单项扶贫政策和项目的效果需要对贫困的准确测量; 贫困瞄准效率 扶贫投资的影响 评价政府扶贫部门和国际机构的反贫困成效也需要可靠的贫困信息。 关于贫困的衡量方法 贫困线(基本的) 衡量贫困的指标(具体的) 贫困的多样性及对贫困衡量的改进(综合的) 2.1 贫困线 2.1.1 什么是贫困线 贫困的讨论必须以贫困线为中心 贫困线是 关于收入、消费,或产品、服务可得性的门槛 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下,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参与水平 2.1.2确定贫困线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支出还是分项支出(后者如食品,长期来看,总支出较合适,代表了消费的能力)* 绝对值还是相对值* 短期还是长期(长期为主)* 家庭还是个人(一般是家庭人均消费能力,但也可能忽视家庭内部的不平等)* 直接需要还是收入(一般是收入,如美国贫困线是基本食物的最低花费×3;印度是满足最低卡路里的消费的支出水平)* 2.2 贫困指标 Head count (HC)贫困人口数 Head-count ratio (HCR)贫困人口比率 Poverty gap ratio (PGR)贫困差距比率 Income gap ratio (IGR)收入差距比率 FGT (Foster, Greer, and Thorbecke,1984) Sen Index SST Index 2.2.1贫困人口数 Head count, HC 收入yi低于贫困线p的人口数 HC: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 such that yi p (where y is income or expenditure) 优点:最简单最直观的指标。 缺陷:不能反应程度,使扶贫政策更加侧重于接近贫困 线的贫困人口 2.2.2贫困人口比率 贫困人口比率也被称为贫困发生率(P0): HCR=HC/n,其中n为总人口 它是最流行的贫困测量指标; 在政策报告中广泛使用; 在公众媒体中广泛使用; 在学术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 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简单易懂,所有人都知道它表达意思是什么。 但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存在严重的缺陷: 它没有考虑贫困的深度,同样的贫困发生率很可能代表的是不同的贫困状况; 违反了福利方程中转移原理( 如果将收入从一个较富的人转移到一个更穷的人,社会总福利会提高;相反的转移则会减少社会总福利。 ): 用贫困发生率衡量,从一个不太穷的人转移到更穷的人,贫困状况是不变的。(注意没有越过贫困线) 从一个更穷的人转移足够的量到一个刚低于贫困线的人,反而会降低贫困发生率。 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始的农耕生活ppt二.ppt
- 原地投掷沙包课件.ppt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学年第一学期会计学原理复习题.doc
-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原版).doc
- 原创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 副本.ppt
-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现在的努力就是未来的伏笔)11.1.ppt
- 原创《石头城》.ppt
- 厦门航空校园招聘启事东北林业大学(本部).doc
- 县上讲课宗教改革的背景.ppt
- 原画设计人物姿态的剪影效果.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