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育诊断学总论
发育诊断学总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 王子才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儿童智力测验概况 研究小儿发育医学的目的 从胎儿出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发展着。小儿发育医学就是研究其正常规律及异常情况的科学。 掌握小儿发育医学,可以促进小儿身体和智力健康地成长,当身体、智力、性格等方面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并给于治疗。了解引起发育异常的原因,还可以及早进行预防,避免异常的发生。 发育诊断学是通过正常行为范型为标准进行比较,对被检查的小儿作出客观鉴定的一门医学科学,是小儿发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发育诊断的历史演绎 1787年Tiedemann在德国第一次详细记录了一个小儿的发育情况。 1877年达尔文详细记述了自己小孩的发育情况:新生儿时期的寻觅反射,对声音的反应; 6周时手的协调运动; 4个月时注视手的动作; 第一次出现愤怒、害怕的时间; 对钢琴声音表现出喜爱。 1893年Shinn对小婴儿的发育做了更全面的记录. 1931年Shirley对25个2岁以内小儿的发育进 行了全面的观察记录。 1905年,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inet-Simon Intelliqence Scale). 1912年Stern和Kuhlman提出智商的概念.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1916年美国斯丹福大学特曼(Terman)成功地修订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形成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foed Binet Intelligence Scale),运用智商评估智力。 1925年,Arnod Gesell根据小数量小儿的研究,制定出一个常模(norms)。随后又对大数量小儿进行研究,写出了“发育诊断学”,成为国际公认的0-3岁小儿发育诊断的经典著作。 1933年Bayley建立了正常小儿的常模。 自1939年起,韦克斯勒(Wechsler)先后编制了一系列智力量表,如WPPSI、WISC-R、WAIS-R,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新概念,为发展智力量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国际所公认。 1925年, 陈鹤琴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头三个月的追踪观察,并写成了《儿童心理理论之研究》一书。 1960年,我国儿科专家宋杰教授将Gesell发育诊断法引用于临床实践. 1980年-1982年, Gesell Test在上海地区标准化. DDST、CRT、WPPSI、WISC-R等在上海地区标准化. 发育诊断的理论基础 Development--整体发育 反映个体生物学过程,所测验的内容也以视觉—运动为主,具体反映在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及应人能四大方面。 Gesell理论基础: 1.机体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 3.小儿生长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 阶段性: 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月、24月及36月时,在行为上显示出特殊的飞跃进展,这些新的行为反映出该小儿在生长发育上已抵达划阶段的和有代表性的成熟程度,特称之为Key Age, 我们把它译成为“枢纽龄”。 规律性: 从上至下(从头至足), 由近端至远端(从肩到手), 由粗糙到精细, 由低级至高级, 由简单至复杂。 盖泽尔认为,要判断一个小儿的发育是否正常或有偏离,必须要建立一套标准的模式。婴幼儿的身体在成长,神经系统也在不断分化成长,他的功能也在成长,行为范型(Pattern)特点也同时在分化成熟。 当神经分化产生了功能的专门化和新的功能,那麽,这种功能范型就可反映神经精神发育在某种特定阶段的成熟程度。 将一个一个的行为范型综合排列起来,便可以形成机体发育过程的样板或模式,并可与年龄相匹配,组成一个量表。 用年龄来推测行为,用行为来推测年龄。 智能的发育诊断就是通过正常行为范型为标准进行比较,对被检查的小儿作出客观的鉴定和评估。 倘若被检小儿的神经精神发育有损伤、缺陷、变形或落后,那么就可用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揭露出来,从而早诊断早治疗。 第二节 儿童智力测验的传统理论 智力的定义 智力指人们运用以往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用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韦克斯勒(Wechsler,1958)认为智力是合理的思维,合乎目的的行为,有效的对待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美国心理学会:智力是学习的能力,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环境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智力代表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记忆、判断及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并有目地的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始的农耕生活ppt二.ppt
- 原地投掷沙包课件.ppt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学年第一学期会计学原理复习题.doc
-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原版).doc
- 原创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 副本.ppt
-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现在的努力就是未来的伏笔)11.1.ppt
- 原创《石头城》.ppt
- 厦门航空校园招聘启事东北林业大学(本部).doc
- 县上讲课宗教改革的背景.ppt
- 原画设计人物姿态的剪影效果.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