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复沓手法在高中国文教学之应用.docVIP

新诗复沓手法在高中国文教学之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诗复沓手法在高中国文教学之应用

新詩的複沓手法在高中國文教學之應用 羅安琪 目錄 壹、前言 貳、句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二、詩作舉例 三、教學應用 參、詞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二、詩作舉例 三、教學應用 肆、字的複沓 一、詩作舉例 二、教學應用 伍、結語 壹、前言 複沓,一直都是詩歌文學裡重要的表現手法。1941年朱自清〈詩的形式〉曾經說: 複沓是詩的節奏和主要成分,詩歌起源時就如此,從現在的歌謠和《詩經》的「國風」都可看出。韻腳跟雙聲疊韻也都是複沓的表現。詩的特性似乎就在回環複沓。所謂兜圈子,說來說去,只說那一點兒,複沓不是為了要說得少,是為了要說得少而強烈些。……要得到強烈的表現,複沓的形式是有力的幫手。 詩人夏宇在她的詩作〈蒙馬特〉裡,寫著:「重複可以讓我幸福」。而筆者身為一名高中國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有關複沓手法的分析與應用時,也因為它的平易近人與情感渲染力,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迴響與樂趣。以下試就「句的複沓」、「詞的複沓」、「字的複沓」三個重點,從「試題舉例」、「詩作舉例」、「教學應用」三個方面,將「新詩的複沓手法」在高中國文教學之應用,略作整理與回顧。 貳、句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九十年學測作文 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 有人以天文學的角度說:還在不斷擴大、無從探測邊界的宇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也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更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試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以「最遙遠的距離」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提示: 文章可以全然抒情而寫得很感性,也可以運用知識而寫得充滿知性,當然也可以融會二者,兼具知性與感性。 九十年學測佔了36分的作文題目之一「最遙遠的距離」,這跟「新詩的複沓手法」有甚麼關係呢?原來,謠傳泰戈爾有過這樣的一首詩(但顯然不是他老人家的作品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所築起的一道鴻溝…… 把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逐層讀過來,直到末句,可真有重重無盡的惘然之感。有人說,這首詩其實是某些大學生(或網友)集體創作的成果,他們一人接上一段,越接越惆悵。 關於愛情,高中學生似懂非懂,可不是發揮文采的最好時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不是…… \ 而是……」 也許是一個簡單的筆記簿,也許是網路平台,讓學生也來發現詩句逐層接寫的趣味吧! 二、詩作舉例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裡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是徐志摩寫在1928年的名作,全詩六節,每節四行,當我們(不管是教師本人或者請學生誦讀)把這首詩完整地讀過來,儘管,ㄥㄟㄥㄟ交錯的平聲韻韻腳是那麼輕柔、恬淡,然而,每節四句中高達三句相同,所營造出來「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的效果,可真是「說得少,而說得強烈」了。關於本詩,有一段評論是這麼說的: ……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吟唱者更添上幾分「夢」態。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於這段羅曼史的影子。……所有的思緒仿佛被一股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吹的勁風沖模糊了,也被這一股強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禾葉〈風的方向〉/a/2004-12-28/554922.shtml) 三、教學應用 (一)教學時,用複沓句做古今詩歌對照 複沓既是詩的節奏和主要成分,《詩經?周南?關雎》裡四度出現「窈窕淑女」,三度重複「參差荇菜」;《詩經?秦風?蒹葭》裡一唱三嘆的「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以至於蘇東坡〈瀑布亭〉:「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還有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些經常出現在高中國文教材當中的名篇,它們都以複沓的形式,表現出各具風貌的生命情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