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归“心中故乡”的桥梁
摘 要: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继承和发展了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坚持“艺术至上”的审美标准,毕生追求“异国情调”,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国为舞台的“中国趣味”式小说。谷崎润一郎曾先后两次到中国,1918年第一次中国旅行尽享了美食美景,刺激了谷崎润一郎创作“中国趣味”小说的欲望;1926年再访中国时不再简单流连于山水,而是与当时新兴知识分子广泛交流,深入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回国后谷崎润一郎通过游记作品表达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失望,“中国趣味”式小说逐渐消失,进而重拾日本传统审美情趣。再访中国成为谷崎润一郎创作回归传统的桥梁。
关键词:异国情调 中国趣味 传统美的回归 心中的故乡
一
谷崎润一郎(1886-1965)生于东京,因从小受“江户情趣”熏陶,一生坚持“艺术第一”的创作理念,凭借华丽的文笔继承和发展了日本的唯美主义。谷崎润一郎的早期创作在西方颓废主义影响下,追求“恶魔主义”,其中以《刺青》为代表,描写追求变态的官能享受。而由于关东大地震,移居关西之后,谷崎润一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日本传统古典美的创作中,巅峰之作《细雪》奠定了其唯美主义大师的地位。
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针对作家及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前期作品中的官能美和女性崇拜,以及后来回归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品解读等。在日本,三岛由纪夫曾经称赞他“大谷崎”,日本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也曾这样评价,“在现代日本文学中,没有比谷崎润一郎更配被称为文豪的作家了”[1]。在中国,对谷崎润一郎的研究不仅有作品的翻译,还有后来的诸多文学评论家对谷崎文学的创作手法、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都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2005年出版的西原大辅论著《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叶渭渠的《谷崎润一郎传》等使中国读者对谷崎润一郎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在有关谷崎润一郎文学的评论中,通常认为其毕生创作追求“异国情调”,而作为“异国情调”主要内容的“中国趣味”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谷崎润一郎具有深厚的汉学修养,还未曾到中国就创作了许多以中国为舞台的小说,《麒麟》(1910年)、《秘密》(1911年)、《魔术师》(1917年)、《美人鱼的叹息》(1917年)等,这些作品无一不呈现谷崎润一郎心中浪漫、唯美的“中国趣味”。谷崎润一郎对中国充满向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吸引他去中国旅行,追寻幻想中的“异国情调”。1918年(大正7年)谷崎润一郎终于实现梦想,他只身从日本的下关出发,从北至南在中国旅行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终于亲眼见到了梦中幻想的浪漫国度。
第一次游历中国后,谷崎润一郎连续发表了《美食俱乐部》《秦淮之夜》《西湖之月》《天鹅绒之梦》等浪漫的富有“中国趣味”的小说,《苏州纪行》《庐山日记》等游记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以对江南的描写居多,谷崎润一郎所描绘的“中国江南是一个不受日常生活约束、可以尽享奢华、象征着远方和异乡的完美时空,被描述为一座由美食、美景、美女构筑的天堂,成为谷崎逃避现实的心灵憩息地”[2]。在《回忆东京》里他这样写道:“大正7年我游历中国是为了慰藉我那难以满足的异国情趣。而旅行的结果是,让我更加厌恶东京,厌恶日本。究其原因,当时的中国,既有着前清时期传承下来的和平、恬静的都市、田原气息,又有着毫不逊色于像在影像中看到的西洋式的近代大都市上海、天津,新旧两种文明并驾齐驱。而当时的日本却处于为了获得其中一种而丢弃另一种文明的过渡时期。”[3]在小说《鲛人》中,主人公南贞助有这样一段话,“我已经从中国回来了。告别了那尊贵的大陆――日本往昔文明的祖先和渊源,永久作为日本人留在这里了。……我生长在如今这个日本――中了西洋之魔的日本。我想要从中发现美。可是淳朴的自然到处都被破坏了。在原比中国规模小而贫弱的这个国家的自然中,到哪里去找倪云林的山水与王摩诘的诗呢?”[4]谷崎润一郎深深地为当时的中国美景倾倒,寻找到了梦幻中的异域风土,而在“中了西洋之魔”的日本却找不到“心灵的憩息地”。谷崎润一郎内心深处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中国形象充满迷恋,渴望“和平、恬静的田原气息”。
三
谷崎润一郎在《回忆东京》里曾说:“如果那时有钱,又没有家庭牵累的话,我一定会飞到西方,过西洋人的生活,以他们为题材写写小说,并想方设法在那里多待上些时日。大正七年我去中国旅行,是为了稍稍慰藉一下这个没能实现的异国梦。”[5]由于对“远渡西洋”仍念念不忘,1925年(大正14年)3月28日在写给新潮社编辑的信中,谷崎润一郎说到“小生本打算四五月份的时候远渡西洋旅行,但之前已经约好的稿件必须完成,遂定于夏秋时节。”[6]但由于旅费等原因,再加上第一次到中国后江南美景留下的深刻美好的印象,使谷崎润一郎改变计划,再次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