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堰南北地形及水系特征调研
【摘要】姜堰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境内南部为长江三角洲,河流属长江水系;北部为里下河平原,河流属淮河水系。南北虽然都河网较多,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但在地势高低、土壤性质、水系环境等差别明显。这种地理环境造成姜堰南北生产及风俗相似而又不同。目前,这里内河水系环境持续富营养化并有沼泽化的趋势,河道清淤是治理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里下河平原 地势 粘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2-02
1.引言
我生活的美丽小城姜堰处长江下游平原,江苏中部,境内水网密布,物华天宝,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同学中经常说是来自“上河的”或“下河的”,有时也有戏称来自南片乡镇的同学为“沙巴小”,称北乡的为“水毕子”。不仅如此,我发现我班南北不同区域的同学乡音也有不少差别,如南乡人读“三”为“xan”, 读“吃”为“qie”;北乡人读“三”为“san”, 读“吃”为“ce”。
为什么在姜堰这个狭小区域南北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别?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老师及在老师帮助下查询了一些资料,原来我们生活的姜堰南北是成因不同的平原。
2.不同的平原
在地理学习中我知道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凝絮淤积,形成的平原。长江三角洲在江苏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1]
里下河平原由古代淮河和黄河所输出的泥沙淤积而成。里下河平原地处淮河下游、江苏中部, 范围包括里大运河以东, 苏北灌溉总渠以南, 扬州至南通328国道及如泰运河以北, 海堤以西, 涉及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南通5市17个县(市、区) , 总面积21342 km2,总人口约1200万人。[2]
据此,我知道姜堰境内沿“海姜大道――姜堰大道――G328国道”一线,南北两区域分属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如图1。南部主要在老通扬河以南,也称通南区域,主要包括包括顾高、蒋垛、大伦镇、白米、张甸、梁徐等乡镇。姜堰里下河区域是里下河平原包括溱潼、娄庄、沈高、俞垛、兴泰、桥头、淤溪、华港等乡镇。习惯上,姜堰称通南区域为“上河”,北部里下河区域为“下河”。这是因为通南区域地势、河床水位相对里下河较高。
3.意外的发现
为切实了解姜堰南北地势和河床水位的变化,我和同伴结成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对南北地势地貌进行了道路踏勘和勘测。
总体北部区域河汊密度较南部密,且南部区域多为人工河,北部多为天然河;河流水位南部较北部高1米左右,但岸高(河岸距水面的垂直距离)较北部要明显高很多,反而给人感觉好像南片河流较浅,水位低:而北部河水就快到岸边,河流深,水位高。如图2、3。
根据专家介绍,造成这种视觉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南北地势高低部同引起的。查阅文献资料知道,通南区域地势平均海拔5―10米,而里下河地势平均海拔在1―4.5米。据此,我们水准仪、水准标尺通过往复测量的方法选择姜堰城郊南北分界线附近一些田间道路从南向北对地势高差进行了比较。部分地段测量数据如表2:
如表2所示数据,地势从南向北逐渐下降,在测量范围内,是阶梯式下降,即有时勘测的前后两相连点地势高程几乎没变化,有时会突然改变很多。如果是自然形成的为何不是渐渐式的下降?对此,同学们经讨论,认为是千百年来人们努力改造自然的结果,本来自然地式高差是渐渐式下降的,这不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耕种,正如江南人民将丘陵改造成梯田一样,这样说法也得到水利专家的认可。
4.南北生产活动的差异
千百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勤劳的人民努力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这里从十年九灾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演绎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
通南区域处长江北岸,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土壤沙化成分较多,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且南边河流相对较少,河流水面距岸远。以前姜堰通南区域因土地取水困难及保水能力低,主产水稻产量一直不高,所人们便利用各种河岸坡,及一些取水不便的荒地种植玉米、花生、芝麻等各种杂粮,养殖业以鸡、羊、猪为主。
里下河地区号称“锅底洼”, 古时,每到6、7月江淮梅雨季节,上河长江水系河水冲向里下河,使得里下河地区十年九灾。千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对河流不断改造,通过分节节制闸和围堰建设,使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如今,在里下河地区还有不少地名带“堰”,就是过去人们在这里筑坝拦水的原因。和前面地势阶梯式下降一样,从上河到里下河腹地,人们通过多节围闸逐渐降低河流水位。
里下河区域土地肥沃,取水方便,盛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