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二)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ppt

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二)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二)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陶瓷粉彩装饰 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二) 三、民国粉彩艺术特征 四、现代粉彩艺术的发展 民国新粉彩艺术特征 进入民国后,由于浅绛彩施彩单薄,粘接不够牢固,缺乏传统粉彩的色泽晶莹亮丽、色域宽广丰富等特色,加之当时的陈设瓷、日用瓷、嫁妆瓷几乎都以浅绛彩作装饰,画面装饰显得雷同和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浅绛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为新粉彩所替代。 “新粉彩”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粉彩而言。它运用传统粉彩材料和工艺手法,承继浅绛彩的绘瓷技艺,采用中国绘画的装饰形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粉彩拘谨、呆板的画风,又有异于浅绛彩粗率的工艺、单调的色彩,呈现出色彩晶莹绚丽、风格新颖多变、精细豪放皆宜、乡绅市井俱喜的局面,而迅速流行开来。此间,曾从事浅绛彩绘制的一批画家,如潘匋宇、汪浇棠等开始转向新粉彩的绘制,由此开创了陶瓷粉彩装饰艺术新的发展时期。 民国新粉彩艺术特征 继潘匋宇、汪浇棠之后,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珠山八友”。“珠山八友”是一个松散性的民间团体,它由王琦等人倡议,邀请几位同道艺人开展一些小范围的研究活动,并相约中秋之日每人自带作品相聚,品茶论画。这种聚会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以后便约定每当月圆时便相聚一次,谈画论艺,定名“月圆会”。其间不断有官贵人索瓷求画,或八幅、四幅条屏成套,或单块中堂,亦瓷亦画,这在当时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称之为“珠山八友”。(珠山是景德镇的代称。它位于景德镇市中心地区,原御窑厂遗址处,是由废旧窑砖、瓷片堆积而成的小山丘。其坐落有一阁楼,名日“龙珠阁”。) 民国新粉彩艺术特征 “珠山八友”的人员组成并不确切,一说由专攻人物的王琦、王大凡,善画花鸟的程意亭、刘雨岑,山水见长的汪野亭,以及善画鱼藻的邓碧珊,主画梅花的田鹤仙,画竹见长的徐仲南组成。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刘雨岑、邓碧珊、何许人(以雪景山水见长)、毕伯涛(以花鸟见长)八人。尽管对“珠山八友”的人员组成说法不一,但这十位艺人画技过人,自成一体,在当时均有较大影响。他们的粉彩瓷绘均以中国画的形式入画。 尽管以中国画作为粉彩的装饰形式并非“珠山八友”首开先河,但就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遗留的众多的作品数量及作品中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工艺的纯熟程度,近现代众多知名瓷绘艺术有与“珠山八友”的渊源关系和由此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等,将其称为新粉彩的代表性人物应不以为过。 “珠山八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除上述几点外,他们在工艺革新方面也作了尝试和探索。如由王大凡开创的“落地彩”法,即在人物服饰的施彩中,用珠明料勾绘的衣褶线条上直接用广翠、净大绿、净苦绿等色料表现出其明暗、转折关系,待干后平填雪白,以此取代传统的于玻璃白上的渲染衣纹明暗的方法;刘雨岑首创的类似写意花鸟画法的“水点桃花”技法,一改以往在玻璃白上层层渲染彩料,而用含料多的羊毫笔蘸取以水调成的洋红等色料,直接于较薄的玻璃白上拓出花朵的明暗关系,呈现出活泼快的效果;何许人的雪景山水,运用粉彩颜料中的玻璃白突出山石树木的积雪,摸索出一套革故鼎新的技法,等等。这些技法的革新与创造极大程度地拓宽了粉彩装饰的表现力,为新粉彩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工艺技法方面的深厚基础。 民国新粉彩艺术特征 民国时期,除“珠山八友”外,景德镇还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粉彩瓷绘名家,他们与“珠山八友”一起,为推动粉彩瓷绘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与“珠山八友”同时或稍晚的粉彩瓷绘名家有:方云峰、汪大仓、张志汤、王步、邹文候、涂菊亭、余翰青、陆云山、徐天梅、汪小亭、邹国钧、毕渊明、魏墉生、王锡良、李明亮等。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的新粉彩艺人以瓷代纸,以料代墨,把陶瓷装饰演变成了瓷上绘画,甚至以绘画审美意识取代陶瓷装饰审美意识,削弱或割裂造型与装饰的密切关系,形成了唯绘画论的观点,排斥陶瓷艺术对工艺美的结合和艺术表现的追求。另外,民国时的一些瓷绘艺术深受前辈影响而不能自拔,更有直接描摹诸如“杨州八怪”、海上画派家之画风,带有明显的摹仿痕迹,将《马骀画宝》、《诗与画》等画册中的 稿样直接翻版。当然,作为学艺的一种方法,临习前人的艺术成果无可厚非,但终不应作为粉彩装饰艺术的主流而予以倡导。 秋色·粉彩双耳瓶·王琦 粉彩花鸟双耳瓶 程意亭 粉彩桃园结义瓷板画 ·王琦 描金开光粉彩双耳瓶·佚名 白梅图粉彩瓷板画·田鹤仙 美女带子图·粉彩瓷板画·佚名 大富贵亦寿考·粉彩瓷板画·王大凡 赤壁抒怀·粉彩瓷板画·邓必诏 粉彩花鸟盆·民国 李健 粉彩瓷板画·邓碧珊 现代粉彩艺术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对陶瓷艺术的振兴和发展极为重视,先后成立了陶瓷生产合作社、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国营景德镇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等,集中了一批颇具影响的粉彩瓷绘名家,将民国时分散的自发怀自主经营模式转化为有序的合作化经营模式,从客观上为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