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机化学试验规程一.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试验规程一

一、实验课的重要性 1、注意克服“轻实验、过分重视理论”的旧传统 我希望,我得到诺贝尔奖能提高中国人对实验的认识。过去,中国人从小就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观点的影响。普遍地不太重视实验,觉得理论比实践更高明,理论更高深。大家认为学习就是学理论,从来没有说学习就是要好好地学实验。我是第一个通过自己实验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我这次得奖,希望从此以后能够摆脱中国人轻实验,过分重视理论的旧传统。 ——丁肇中 —防止中毒措施 (1)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剧毒药品必须实行双人双锁,领用审批制度。 (2)剧毒药品撒落应立即全部收起,并把落过毒物的地方洗净。 (3)严禁试剂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吸烟,进食。严禁食具与实验用器具代用。 (4)如需以嗅觉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以鼻子接近瓶口鉴别。 (5)实验前要了解药品性能,称量时应使用工具、戴乳胶手套,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特别注意的是勿使有毒药品触及五官及伤口处。 (6)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加气体吸收装置,并将尾气导至室外。 (7)用完有毒药品或实验完毕要用肥皂将手洗净。 —防止中毒措施 (5)对于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如氮的氧化物、氯、硫化氢、汞、氢氰酸、吡啶、二硫化碳等,必须在抽毒罩和通风橱中进行处理,头部在通风橱外面。凡有必要使用防毒面具的工作地点应悬挂一个防毒面具,以备急用。 (6)防护口罩与防毒面具中所用的过滤性防毒物质 酸性气体(氯气、硫化氢、三氧化硫、光气)—氢氧化钠、弱酸盐,加活性炭。 氨气—硼酸、柠檬酸或酸性盐类,与氨络合的重金属氧化物和盐类(氧化铜,硫酸铜等) 有机芳香烃类蒸气—活性炭 醛、酮、卤代烃类蒸气—氢氧化钠、碳酸钠加活性炭 本次实验报告内容为回答以下问题: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2、如何完成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3、查出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和苯的物理 常数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一、实验预习(具体内容前已述及) 二、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测得的各种数据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由于是边实验边记录,可能时间仓促,故记录应简明准确,也可用各种符号代替文字叙述。例如用“△”表示加热, “↓”表示沉淀生成, “↑”表示气体放出, “s.”表示“秒”,“T↑60℃”表示温度上升到60℃,“+NaOH sol”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等等。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所得各种数据综合归纳、分析提高的过程,是把直接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概念的必要步骤,也是向导师报告、与他人交流及储存备查的手段。实验报告是将实验记录整理而成的。 以正溴丁烷的合成为例,格式如下: 实验x 正溴丁烷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从正丁醇制备正溴丁烷的原理及方法; 2.初步掌握回流、气体吸收装置及分液漏斗的使用。 二、反应式 副反应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试剂规格及用量 正丁醇C.P.15g(18.5mL,0.20mol) 溴化钠C.P.25g(0.24mol) 浓硫酸C.P 29mL(53.40g,0.54mol) 饱和NaHCO3水溶液 无水氯化钙C.P. 假如已发生中毒,请按如下方法处理: 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腐蚀性毒物:对于强酸,先饮大量水,然后服用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也应先饮大量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皆再给以牛奶灌注,不要吃呕吐剂。 刺激剂及神经性毒物:先给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立即冲淡和缓和,再用一大匙硫酸镁(约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时也可用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呕吐,然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吸入气体中毒者:将中毒者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及钮扣。吸入少量氯气或溴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 灼伤的预防及处理 皮肤接触了高温、低温或腐蚀性物质后均可能被灼伤。为避免灼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好防守手套和眼镜。发生灼伤时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1)被碱灼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2%的乙酸或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烫伤膏。 (2)被酸灼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最后涂上烫伤膏。 (3)被溴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酒精擦洗或用2%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至灼伤处呈白色,然后涂上甘油或鱼肝油软膏加以按摩。 (4)被热水烫伤后,一般在患处涂上红花油,然后擦烫伤膏。 (5)被金属钠灼伤后,可见的小块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