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教学课件
第十四课 服饰变换 饮食变化 我们的思考 住宅变迁 习俗变革 课程标准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中国八大菜系 川菜 香辣炒蟹 徽菜 符离集烧鸡 鲁菜 迎宾花篮 苏菜 清炖蟹粉狮子球 闽菜 干烧鱼 湘菜 红煨鱼翅 粤菜 金牌烧乳鸽 浙菜 西湖醋鱼 1、传统饮食 请问你知道中国南北饮食习惯有何不同吗? 南方人喜吃米饭、海鲜 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 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 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 充分吸收。)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中餐:强调色、香、味俱全, 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2、近代西方饮食习惯传入中国的表现 三十年代上海的咖啡店、面包房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牛奶等。 阶 段 流行服饰及特征 1840 ——1949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旗袍等 列宁装、中山装 布拉基、绿军装等 西装、夹克、休闲装等 自主学习: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P64-66,填写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进入 1949 ——1978 1978 ——目前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统一”走向“个性化”。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 五彩缤纷, 多样化 新与旧、中与西 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传统建筑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 在城市的边缘充斥的破烂阴暗的棚户区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新式住宅 新式住宅 新式住宅 传统社交礼仪 你是怎样看待“断发易服”和“从鞠躬到握手” 的? 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 剪辫子 近代有哪些举措以革除这些陋习?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的法令 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 神奇秀美的张家界 外因 内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西学东渐: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材料一: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拿来主义”来对待西方文化; 弘扬博大精深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 蕴的中国文化; 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我的观点 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