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13例诊治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13例诊治体会

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13例诊治体会【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13例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病理学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13例P-J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表明13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色素沉着及内镜表现,活检或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后或外科术后病理确诊。随访2~7年,未发现1例癌变。结论 内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是确诊P-J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而内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早期P-J综合征的首选,定期随访以达到早期诊断、减少急性并发症、早期诊治的目的。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内窥镜检查;息肉 作者单位:430016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内科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又称为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常染色体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性疾病,是一类少见原发于胃肠和生殖系统的多器官错构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且易并发多种癌。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确诊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中男8 例,女5例,就诊年龄3~18岁,其中4例有家族史,家族中共有4例PJS患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腹痛、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道症状。其中6例有轻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诊断标准见文献[1]。 1.2 临床表现 门诊首诊主要以色素沉着及消化道症状,其中9例以腹痛、2例以便血起病,出现幽门梗阻2例,肠梗阻4例,1例出现肠套叠,有腹泻病史9例,有呕吐病史4例,有肛门异物脱出史2例,因黑斑就诊5例。13 例患者自诉4~10 岁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反复发作。 1.3 皮肤黑斑 所有患儿均有黑斑色素沉着,以口唇黑斑最为常见。色素斑呈黑色或棕色,直径1~5 mm,呈圆形、椭形或不规则形。典型的色素沉着于口周、口唇,部分患儿色素斑散在分布于口腔、胃底黏膜、指端、趾端、掌跖部、肛周等处;黑斑可在1~2个部位,也可以呈多部位发生。在23例患儿中发生在眼睑部2 例、面部17 例、鼻周部19例。上下唇红区23 例、颊黏膜部16 例、牙龈部18例、指背指腹部22 例、掌部8 例、甲下2 例、趾部19例;色素一般直径为0.2~0.7 mm 不等,相互之间不融合,呈不规则形态散在或密集分布。均主诉自幼年时发生黑斑,且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扩大和色素加深,胃肠道息肉经治疗后黑斑并不消退。 1.4 方法 疑诊患者均行胃肠镜检查,首诊16例患者均有结肠或直肠息肉样病变,其中9例患儿伴有胃息肉,胃息肉发生率为66.6%,大肠息肉患儿12例,发生率为75%。其中3例患儿行小肠镜检,均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多发息肉。10例患儿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发现小肠多发息肉。15例患儿手术治疗,其中13例患儿小肠探查发现息肉,小肠息肉发生率为86.6%。息肉大小不等,直径在0.3~2 cm,息肉大多数有蒂,少数有亚蒂,多为分叶状,呈桑葚状或结节状,甚至呈毡毯样,表面黏膜尚光滑,质软,数量从几个到数百个不等。13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病理活检均为错构瘤,其中伴发炎症性息肉6例,幼年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5例,绒毛腺瘤6例。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住院对症治疗后,行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每次摘除2 cm以上的息肉,数量不等,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3例因肠梗阻和肠套叠行肠切除术和息肉切除术。所有病例均定期随访,6例患者定期在本院行内镜复查,至今尚未发现1例癌变。 3 讨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口唇与颊黏膜部位色素沉着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和家族遗传性[2,4]。若仅有典型的色素沉着斑或胃肠道息肉称不完全性PJS,后者往往仅出现口唇与颊黏膜色素斑,或表现为肠出血与肠套叠症状。PJS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家族中具有不同的外显率。该综合征伴有患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和胰腺癌的危险性增高。约50%的PJS患儿发生某种类型的癌症[3]。PJS的肠息肉可波及整个胃肠道,但以小肠为主,尤多见于空、回肠,其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错钩瘤性改变,临床症状通常也迟于色素斑,一般在8~16岁出现,但色素斑的数目和深浅与息肉的数目无相关性。 40% 的患儿伴有便血,量不大,间歇性出现,易致贫血。患儿PJS口唇与颊黏膜部位的色素斑具有特征性,临床上不对色素斑进行处理,但需要与单纯性雀斑样痣、咖啡牛奶斑相鉴别。本组病例的PJS息肉主要位于结肠、直肠和胃,息肉导致的症状大致在8~16岁之间出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病情的进展,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多。PJS息肉常发部位依次为小肠、大肠和胃等部位。小肠和大肠息肉多为带蒂息肉,胃息肉多无蒂,息肉体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