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病变,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临床类型。我科于2006年7月-2007年7月,采用GW-92S微波治疗仪热凝治疗60例变应性鼻炎,随访观察1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门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8岁,平均41.7岁。病程0.5-lO年。按照1997年11月在海口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N疗效评定标准,其中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8例。
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坐位,用1%的卡因和麻黄素棉片置双侧鼻腔行粘膜表面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选用针状治疗电极,将微波探针分别置于鼻粘膜筛区、鼻丘及中鼻甲,采用点刺及表面多点热凝,每点热凝持续时间1-2秒,下鼻甲前端内侧粘膜采用刺人热凝,每点持续3-4秒,以粘膜呈现白色凝固状,一侧结束后,再作对侧治疗。术后采用1%呋麻液滴鼻5-7天,手术局部组织坏死,粘膜脱落,创面愈合。输出功率30-35 W,作用时间4-6秒,预置时间5分钟,可双侧同时治疗。术后3-5天清理鼻腔分泌物,术后1、3、6、9个月、1年复查。
2、结果
总有效率均值为81.01%,前6个月有效率均值为93.04%,后6个月有效率均值为56.95%。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多次发作大量水样鼻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近20年来发病率有显著上升之势。其实质是发生在鼻粘膜的I型变态反应,临床过程表现为迁延型,当机体吸入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IgG,结合在鼻牯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膜上鼻粘膜为致敏阶段,当再次吸入变应原时,变应原即与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表面IgG发生桥连释放介质,介质通过其在鼻粘膜血管、腺体、神经末梢受体引起鼻粘膜的组织反应为激发阶段。所以抑制这一环节将会改善变态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为主要手段。孙树岩教授研究证实筛前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在鼻腔的分布范围正好是已证实的鼻粘膜浆液腺高密度区和鼻丘等部位。筛前神经内副交感神经及无髓鞘C类感觉纤维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正日益受到重视,切断筛前神经以治疗变应性鼻炎,在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上有一定依据。故破坏筛前神经,同时破坏鼻粘膜传人一传出通道,可使受异常刺激的受体传导阻断,降低鼻粘膜的应激反应性,阻滞鼻粘膜浆液腺高密度区腺体的分泌,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主要表现为:(1)屏障作用:微波的热凝固作用使鼻腔粘膜表面发生蛋白质变性,形成一层蛋白凝固膜,从而避免与致敏原的接触。(2)抑制递质释放作用:微波可使组织瞬间达到65-100℃,局部热凝破坏鼻粘膜病理生理学基础,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递质的释放,使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等症状得到缓解。(3)阻断作用:微波热凝使该区域的筛前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断副交感神经,从而减轻血管扩张和降低腺体分泌,改善病理过程,三者协同作用,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三方面的作用趋于减弱,症状易复发。
微波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作用范围局限,边界清楚、无焦痂、无出血、无毒副作用,产生的烟雾少,手术视野清晰,有利于满足病人的不同选择,丰富临床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药物治疗和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但中期复发率高,考虑为鼻内神经再生及微波治疗作用减弱所致,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对复发的病人必要时可考虑二次手术。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13 习作训练(讲义+试题)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VIP
- 兴仁电厂新建万千瓦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评报告.pdf VIP
-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第一级-技巧与演奏-教案-第一单元.pdf VIP
-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pdf VIP
- 人工智能的未来:2025年上半年行业发展回顾(英)-AlphaSense-2025-19页.pdf VIP
- 巴戟天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 专题04 标点符号(讲义+试题)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VIP
- D级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pptx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课时练习卷(含答案).docx
- 消防检测质量手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