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附5例报告)
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附5例报告)【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随访1年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 5例患者的肌张力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率。结论 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手术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张力障碍;立体定位技术;丘脑腹外侧核
肌张力障碍(Dystonia,DT)也称肌张力不全,指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常见的DT有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睑痉挛、节段性DT等。我们自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方法治疗5例DT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0岁;病程2~10年。书写痉挛合并动作性震颤1例,扭转痉挛2例,帕金森病单侧肢体僵硬合并动作性震颤2例,所有病例采用通用DT评分量表(GDS)评价病肢功能,术前采用功能障碍通用评分(Global disability score,GDS)评分[1]评价患肢功能:0级为正常; 1级为轻度异常,能够完成指定任务(如写字、用勺喝汤、洗漱、穿衣等); 2级为中度异常,靠对侧肢体帮助可以完成指定任务; 3级为明显异常,即便在对侧肢
体帮助下也不能完成所有指定任务; 4级为严重异常,患肢完全无用。所有病例GDS分级3~4级,均经系统内科治疗无效,术前MRI检查均未见脑内病变。
1.2 手术方法 局麻下安装深圳安科ASA601立体定向仪头架,使基环与AC-PC线平行,行头颅MRI扫描后,将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站,采用手术计划系统精确计算靶点对应于立体定向仪的框架坐标,同时拍摄靶点平面的图片进行手工核算较正坐标。我院采用丘脑腹外侧核(VL)坐标是参考Schaltenbrand-Wahren脑图谱,VL靶点坐标是前后连合间线(AC-PC)上0 mm,旁开14~16 mm和后连合(PC)前4~8 mm,将患者送手术室,局麻下行双侧平行于矢状线的头皮直切口,旁开2.5 cm,冠状缝前2 cm颅骨钻孔后切开硬膜,尽量避免脑脊液流失,以免靶点移位。射频针穿刺针道经过侧脑室额角,达靶点,采用深圳安科ASA601-T射频热凝器行靶点毁损前进行电刺激。依次按记录靶点电阻、运动刺激、感觉刺激、在功能确认后的靶点位置行射频毁损,正式毁损前行实验性毁损无神经功能缺失才进行正式毁损,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和监测生命体征。运动刺激频率2~5 Hz,脉宽0.2~0.5 ms,电压1~4 v,感觉刺激频率50~100 Hz,脉宽0.2~0.5 ms,电压0.3~2 v。射频针直径2 mm,顶端暴露2 mm。有一例扭转痉挛行双侧毁损,其余均为单侧毁损。
2 结果
1例书写痉挛合并动作性震颤患者术后当天就能正常书写,随访1年,GDS均恢复到0级,书写时不再出现痉挛和震颤,1例行双侧毁损扭转痉挛患者术后第二天昏迷,查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经过对症支持治疗,术后7 d清醒,构音不清,肌张力GDS均恢复到2级,随访1年,GDS均恢复到0级,扭转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学习,但仍有构音不清。另1例行单侧毁损扭转痉挛患者术后肌张力GDS均恢复到3级,随访1年,GDS恢复到2级,扭转症状减轻,不影响正常学习。2例帕金森病单侧肢体僵硬合并动作性震颤患者术后震颤消失,肌张力无明显改变,随访1年震颤无复发。
3 讨论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其命名主要基于解剖学分布,包括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偏身性肌张力障碍、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等,其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肌电图检查,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手术方式治疗DT,包括外周神经手术、巴氯芬泵植入术和立体定向毁损与刺激手术等。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成功,尤其是对肌僵直和异动症状的改善,带动了DT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Coope[2]在1955~1974年手术治疗了226例全身性DT,是最大宗的丘脑毁损报道。经对多数患者的长期随访(平均8年),发现除去病情的自然进展因素,25%的患者明显改善,45%中度改善。Cooper最早选择的靶点在丘脑腹外侧核(VL)和中央中核,改善一般在6个月内呈现,届时如果需要再次手术,则毁损苍白球至丘脑和小脑至丘脑的传出纤维,仍无改善时再加做丘脑枕毁损。我们有1例行双侧毁损扭转痉挛患者术后昏迷7 d,出现构音障碍,所以行同期双侧丘脑毁损必须慎重,最好是分期进行或行脑深部电极刺激术(DBS)。目前公认的立体定向毁损与刺激手术是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机制有较多假说,公认的假说是认为VL毁损术是通过阻断豆状袢和豆状束-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VIP
- 《线性代数》(陈建龙等)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ppt VIP
- 2025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docx
- 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 VIP
- 施耐德_ELAU PacDrive-3-故障代码.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模型试验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掘进与支护(第二版)课件:煤巷、半煤岩巷及特殊掘巷法.pptx
-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pdf VIP
- 基于BIM技术的独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