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偏头痛药物现代临床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治偏头痛药物现代临床探究

防治偏头痛药物现代临床探究【关键词】 偏头痛;临床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反复发作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的药物繁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0.99%,年发病率约为0.08%,且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WHO指出,与精神病、四肢瘫痪、痴呆症一样,偏头痛是一种使人失去行为能力的慢性疾病,发病年龄为25~55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偏头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主要有:①血管源学:由Harold Wolff在1963年提出,认为颅外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继之颅内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 h后恢复正常;②神经源学说:认为是不明原因的刺激物刺激三叉神经,使三叉神经末端释放化学物质如P物质,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血管舒张,激发头痛;③神经学说:认为脑功能紊乱始于枕叶,以2~3 mm/min的速度向前推进,并漫及全头部,籍此解释视觉先兆和头痛,称为扩散性皮质抑制现象。除此以外,还有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低镁学说,高钾诱导血管痉挛假说,免疫学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等。研究较多并被国内外学者证实的是,偏头痛与血小板聚集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偏头痛患者的血黏度增高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5-羟色胺(5-TH)、组胺、二磷酸腺苷,儿茶酚胺以及花生四烯酸等物质,花生四烯酸代谢衍生物栓素(TXA),TXA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从而诱发颅内外血管的张力改变,诱发偏头痛。另外,TXA引起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及血管收缩均与钙离子(Ca2+?)内流有关,这为临床使用Ca2+?拮抗剂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依据。偏头痛发作时血浆内皮素(ET)升高,ET与其受体结合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而且有神经内分泌作用,在偏头痛发作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应用Ca2+?拮抗剂防治偏头痛具有重要意义[1]。 2 现代临床应用 2.1 西药 2.1.1 选择性5-HT受体激动药 包括那拉曲普坦、舒马曲普坦、阿莫曲普坦、达尼曲普坦和依来曲普坦等。亲和力和此类药能够阻滞三叉神经兴奋时分泌神经激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他血管活性神经肤,开辟了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新途径。 2.1.2 麦角碱制剂 如麦角胺和双氢麦角胺等。是肾上腺素α-受体阻断剂,同时有抗5-HT的作用,由于此类药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因此患有外周血管疾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均不宜使用。 2.1.3 钙通道阻滞药 临床多用氟桂利嗪、盐酸洛美利嗪等。氟桂利嗪为第二代哌嗪类钙拮抗药,是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钙拮抗药,可单独用药或联合阿司匹林、泼尼松等治疗偏头痛,有效率达90%左右;第三代呱嗓类钙拮抗药盐酸洛美利嗪主要用于防止偏头痛。亦有人用尼莫地平与藻酸双酯钠联合防治偏头痛,如王珏的尼莫地平、藻酸双酯钠合用防治偏头痛60例临床观察[2],总有效率高达98.33%。 2.1.4 抗抑郁药 主要用于兼有躁狂症、双相性情感障碍或精神病性抑郁症的顽固性头痛患者。据Krymchantowski AV 等报道[3],阿米替林与阿米替林+氛苯氧丙氨均对已转化偏头痛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 2.1.5 雌激素 经行头痛也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且难以医治。故认为雌激素和孕激素波动亦可能造成偏头痛。所以给予雌激素治疗也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方法。 2.1.6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有或无先兆性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或用其他疗法无反应或月经期偏头痛的患者,但老年患者应慎用。 2.1.7 维生素类 还有人发现大剂量维生素B防止偏头痛效果也很好,且副反应小,费用低廉。 2.2 中药制剂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痛”、“头风”范畴。中医理论则认为系肝阳上亢,痰瘀血阻而致,根据中医气血理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顺畅则血也和畅,气逆而郁则血也凝滞而成痕致痛。因此,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法或疏肝理气等方法。常用中药有:芎附正天软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头风胶囊、七叶神安片等,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仅梁志根报道[4]使用七叶神安片治疗偏头痛52例疗效分析,有效率就高达94.3%,且副反应较小。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现代临床有多种学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较易反复,给患者带来较大精神压力,如何治疗和根除仍是我们现代临床所要探讨的不变的话题,就近些来对现在临床应用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