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脾胃病证
【要点二】胃痛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二)病机 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要点三】胃痛的诊断与类证鉴别——诊断要点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要点三】胃痛的诊断与类证鉴别——类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要点四】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1.急性胃炎 (1)症状: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2)体征: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③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内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胃炎。 2.慢性胃炎 (1)症状:可以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以餐后明显;有时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表现。 (2)体征:慢性胃炎除了上腹可有轻压痛外,一般无明显的腹部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消化性溃疡 (1)症状: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但并无特异性,对诊断帮助不大,若并发梗阻、穿孔、出血时则出现重要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二)鉴别 1.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2.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消化性溃疡
【要点五】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虚实寒热;辨在气在血 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胃脘灼痛,喜冷恶热。
虚 实 疼痛日久,反复发作 暴痛 痛势绵绵 痛势剧烈 喜按,脉虚 拒按,脉盛 得食痛减 食后痛甚 劳倦加重,休息减轻 痛而位置不移,痛无休止 年高久病 壮年新病 攻而痛甚 补而痛剧 寒 热 外受寒凉或过食生冷发病或加重 绞痛 灼痛、痛势急迫 得温熨或饮热汤则痛减 得冷饮或冷熨而痛减 口淡不渴或渴饮而不欲咽 口干渴或口苦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在气——有气滞、气虚之分。 气滞——胀痛,或涉及两胁,或兼见嗳气频频,疼痛与情志因素显著相关; 气虚——脾胃气虚,胃脘隐痛或空腹痛显,兼见食少、便溏、乏力等。 在血——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气滞、气虚 血瘀 胀痛或涉及两胁疼痛与情志因素显著相关隐痛或空腹痛显,兼见食少、便溏、乏力 针刺、刀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伴有嗳气 伴有吐血黑便 游走不定、攻冲作痛 痛处固定,扪之有积块 初病在气 久病入血
胃 肝 脾 初发 反复发作 久病 外感、饮食引起 情志不遂有关 劳倦则重,休息则轻 胀痛、闷痛、绞痛,痛无休止 胃脘胀痛,连及胁肋 隐痛,饥时为甚,进食可缓 嗳气,大便不爽 喜太息 面色萎黄,疲乏无力, 脉滑 脉弦 脉缓
【要点五】胃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理气和胃(通降)止痛 审证求因,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 如散寒、消食、疏肝、泄热、化瘀、清肝、除湿、祛暑、理气、养阴、益气、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