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8.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解析: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D.转折连词;E.就,承接连词。 AE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9.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①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②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③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④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⑤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⑥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⑦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答案: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②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⑤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⑥连词,转折,可译为“却”;⑦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解析: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 B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11.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①者,诗仙也。为当国②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③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④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⑤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答案:①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②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③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④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⑤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高考卷中虚词次数统计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阅读鉴赏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 试做 · 三年高考体验 建模 · 考点分解整合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全文略】 解析:解词不能脱离语言环境,依据本文的上下文语境,“预”应该是“提前,预先”的意思。因为太祖有“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的话,但暂时还没兑现,所以潘美提前祝贺曹彬升职。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D 解析: 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拿。B.两个“所”都是助词,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C.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曹彬”。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解析:“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意思是“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被认为)是为了博取好的名声”。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解析:宋太祖“心存戒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