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面部色诊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部色诊原理.PPT

常色: 微黄透着红, 明润泛光泽。 【临床特征与意义】 面色淡青或青黑:  寒盛──阴寒内盛┐──脉络拘急 痛剧──气血不通┘  气血凝滞 面色口唇青紫: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滞 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气滞血瘀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心阳暴脱,心血瘀阻──如真心痛 (★真心痛:病名,《金匮要略》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朝发夕死,夕发朝死”──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及意义】 满面通红──实热证——邪热亢盛,血流加速,脉络充盈(如外感发热) 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阴虚阳亢, 虚火上炎(如肺痨)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为妆,游移不定──戴阳证──久病或重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上越 赤色 【临床特征及意义】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脾运不健,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肝胆失疏,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   ★目黄是诊断黄疸的要点。 黄疸可分为阳黄与阴黄两类: 阳黄──面目身黄而鲜明如桔皮色──湿热内蕴,胆汁外溢──急性肝胆病,如急性肝炎,胆囊炎等。 阴黄──面目黄而晦暗如烟薰色──寒湿内阻,(或为瘀血)胆汁外溢──慢性肝病,如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 【临床特征及意义】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脾运不健,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肝胆失疏,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   ★目黄是诊断黄疸的要点。 【临床特征及意义】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淡白──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阳虚证──阳虚不能鼓动气血上荣。 面色白光白虚浮──阳虚水泛(可见于水肿病)。 面色苍白──亡阳,气血暴脱──脉络血少不充,血行迟滞而兼血郁; 或阴寒内盛──脉络收缩凝滞。 【临床表现与意义】 面黑暗淡──肾阳虚──阳虚火衰,水寒不化 面黑焦干──肾阴虚──肾精久耗,虚火内灼 目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久停(瘀血久停则黑,一般的瘀血所致多为青紫)    └─皮肤干燥、发黑,表层角化交错,如干燥的鳞甲状。 面色口唇青黑──剧烈疼痛──脉络拘急,血行闭阻不通 面色赤(面红浮散,外感风寒面容) 形象 鼻流清涕,口角流涎,湿润衣襟,右腮尤红,鼻黄唇红。 病例 (中医病名)咳嗽(风寒外束,肺热内蕴;脾经湿热)。 (西医病名)支气管炎发热。 腮红弄舌 形象 腮红而浊,频频弄舌,舌绛无苔,发直枯细。 病例 (中医病名)疳积(心脾蕴热;肾阴不足,肝火偏旺)。 (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 满面通红 形象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病例 (中医病名)头痛、牙痛(胃热、肝火)。 (西医病名)高血压病。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病因病机】  脾虚水谷精微生化乏源,┐ 湿邪内蕴、脾失运化 ┘──面色黄 面色萎黄 形象 面色萎黄,夭然不泽,口唇淡白,目睛清亮。 病例 (中医病名) 疳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西医病名)贫血原因待查。 阳黄 阴黄 4、白色 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病因病机】 气虚血少┐──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面色白 阳虚寒盛┘ 面色淡白 形象 面色淡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病例 (中医病名)崩漏(气不摄血)。 (西医病名) 功能性子宫出血。 面色苍白而浊 形象 面色苍白而浊,夭然不泽,多处黑斑,舌淡红,有红点,苔薄白滑润,中部灰黑。 病例 (中医病名)崩漏(脾肾阳衰,气血不足,夺气脱血)。 (西医病名) 席汉氏病。 5、黑色主病: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病因病机】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 剧痛,脉络拘急,血行不通 │ 肾阴(精)亏耗,阴虚火旺, │ 虚火内灼,机体失养 ┘ ──面色黑 病色 青色:主寒、痛、惊风、瘀血。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脾虚、黄疸。 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五)注意事项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的结合 3、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二、望色 含义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的变化,用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可按此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病性的寒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面部色诊原理 1、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故面部的血脉丰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