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等.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动脉瓣狭窄等.PPT

诊 断 学 心脏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一、视诊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一)心前区隆起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时期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 (二)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置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范围 直径计算为2.0~2.5cm 心尖搏动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条件:体位改变的影响 体型不同的影响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胸部疾病 腹部疾病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条件:胸壁厚与薄 肋间宽与窄 运动、激动 病理条件: 增强:左室肥大、甲亢、发热等 减弱:心肌病变等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右心室明显肥大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 2 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大 ——腹主动脉瘤 二、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触诊较视诊准确 帮助确定心动周期时期 (二)震颤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 部位 常见病变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震颤(触诊)与杂音(听诊) 1.产生机制相同 2.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 震颤的临床意义: 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特征性体征之一 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部位及时相不同 (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触诊特点: 触诊部位在心前区 收缩期更易触及 坐位前倾或呼吸末明显 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三、叩诊 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 肺部——心脏(被肺遮盖)——心脏(不被肺遮盖) (清音) (相对浊音) (绝对浊音) ↓ 相对浊音界 反映心脏实际大小 叩诊要领: 采用适当方法: 指指叩诊法 患者坐位时,板指与心缘平行 患者仰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遵循一定顺序: 先左后右(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叩诊力度适中:适当力度,用力均匀 正常成人心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四、听诊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指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 (二)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三)听诊内容 心率 心律 心音 额外心音 杂音 心包摩擦音 1.心率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60~100次/分 成人心率 100次/分,称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 60次/分,称心动过缓 2.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青年和儿童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心律随呼吸改变)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