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龙出海》谈关山月20世纪70年代山水画创作.docVIP

从《油龙出海》谈关山月20世纪70年代山水画创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油龙出海》谈关山月20世纪70年代山水画创作

从《油龙出海》谈关山月20世纪70年代山水画创作2011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的北美华人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关山月的一幅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山水画作品《油龙出海》(见图1,以下称海外回流版《油龙出海》)以1495万元成交。且不论这是关氏作品单幅拍卖价格的一个新纪录,仅从它曾参加1975年的全国美展和曾被印制在1976年广东画报的年历上,就可知这幅作品在关氏山水画艺术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机缘巧合,2011年,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向社会各大文化机构征集关山月存世作品的图片,将出版《关山月全集》以庆祝2012年关山月诞辰100周年纪念,笔者在整理关山月先生的手稿时发现了关氏当年为写传记而准备的“关山月传资料”,当中夹有一份父山月于1975年8月13日草拟的《油龙出海创作体会》。通过这份资料再参照父氏家属藏的另外一幅《油龙出海》(图2)和一幅名为《晨炼》(图3)的作品,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还原关山月当年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构思与技法方面的探索过程。 海外回流版《油龙出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强调的是去旧换新,文学与艺术界也配合当时政治大方向而重建与革新。中国画的生存环境也急剧改变,一切艺术都强调为工农兵与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宗旨。中国画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新时代的转型被逼到了风口浪尖,可以说这使得许多一辈子因袭传统的中国画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无所适从。但对于岭南画派20世纪重要画家的关山月来说,这种国画变革并不觉得不适应。因为由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先生于20世纪初提出的艺术革命的宗旨就是改革当时画风萎靡不振的清末中国水墨画,推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国画创新主张。而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传人,也一直秉承这个理念试图在中国画艺术上作出突破。 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关山月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觉察出他在创作中有感于社会政治风云的变化,通过艺术方式的改变作出积极的反应。如1954年关山月创作的《新开发的公路》(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一张较成功的表现新中国时代风貌的山水画作品。这幅作品应该说最能体现新中国初期关氏在探索中国画转型方面的成果,画面主题表现了在险峻的山岭中依山势而忽隐忽现的盘山公路,前景描画了具有南方特色的树木以及注视着公路上汽车急驶而过的猿猴群落。如果排除掉盘山公路、汽车及电线杆,这完全是一幅笔墨十分传统的中国画。但由于有了以上物件出现,作品的时代特色就被巧妙地凸显出来。而公路、汽车等景物的描画方式与山石树木的用笔十分统一和谐,让人并不觉得突兀和不自然。理论家刘曦林对这幅作品评价道:“其从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汲得灵感,以群山峻岭中响起新中国建设的轰鸣,惊醒山林的寂静,以新开公路这个新生事物的描绘,来借喻新中国开天辟地的变化,此作中关山月巧妙地以山野猿猴惊异于山河之变,进而从侧面展示画面主题。”(《建设新中国》,第5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 海外回流版的《油龙出海》创作于“文革”结束后的1975年5月,风格与60年代作品有所不同。该画曾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美展,为表现新中国建设主题的典型作品,作者表现工业化景物的笔墨技法相当成熟。作品带有“文革”时期的视觉艺术的特色“红、光、亮”,描绘的是70年代南海边上某个日出的早晨,前景为在火红的凤凰树衬托下,延海岸边行驶的一列油罐火车。骑自行车上早班的工人队伍前后呼应作为点缀。背景的天空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海面的波浪泛着金光。停泊于远处的远洋油轮已经做好出发的准备。这幅作品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曾入选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 该画是关山月20世纪70年代到广东茂名的石油城体验生活后回来的创作。在体验生活期间,画家通过仔细观察画了大量石油基地设备和炼油工人工作的速写。这都是体现了关氏一直强调的艺术从生活中来的主张。同时在技法上作者也敢于做各种不同技法尝试,作者为追求水波在阳光下闪烁的感觉,曾反复斟酌和试探不同的表现方式,最终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中国画改造效果。 从《晨炼》到《油龙出海》 在关氏家属手中还藏有另一件《油龙出海》,其布局与海外回流的《油龙出海》基本一致,最大区别是家属藏的作品描画的是带运煤车卡的、烧煤的旧式蒸汽动力机车头,滚滚白烟从机车的烟囱冒出。海外回流版画面中火车是绿色的电动机车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我国铁路运输最先进的技术。还有海外回流版作品多了一个笔直的铁道信号灯,这给构图上都是横向线条的画幅增加了垂直的线条变化,让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是家藏版所缺少的。比较以上两幅作品,不难看出,家属藏《油龙出海》是较早创作的作品,是雏形;而海外回流版《油龙出海》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动的版本。另从作品题款的时间也可以印证这个推论,关氏家藏《油龙出海》落款时间是1975年春,而海外回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