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桢对中国现代陶艺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国桢对中国现代陶艺影响

周国桢对中国现代陶艺影响周国桢是陶艺家、画家,又是陶艺教育家。作为中国现代 陶艺家的他一直把发扬民族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推广现代 陶艺作为自己肩上重担,以他叛逆的性格,不断否定自己,翻越 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他在“土”与“火”的熔炼中探索60余 年,创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独特语汇和时代精神。他认为现代陶 艺所反映的是现代的内容,现代的审美。作品风格返璞归真,不 求华丽奢华,更注重泥与火特性的发挥。他标志性的《动物世 界》系列作品是其真诚的奉献,给童心者以灵趣,给思考者一面 人情世态的镜子。表现手法的多变和材质的多样是其陶艺创作的 另一重要特征。材质是其作品不同主题和鲜明的陶艺个性的需 要,以历史整体的雄浑美,显示具有当代意识的东方神秘主义哲 学美。 一.对材料语言的探索 周国桢在现代陶艺表现语言上不断地探索,研究,挖掘和 创新,将历史上只用来装饰器皿的颜色釉,在60年代率先大胆而 全面地用在了雕塑上。而且进一步研究使用粗质材料,将匣钵土 运用到现代陶艺,甚至将几种材质的泥料进行综合运用,寻回早 已失去的大自然朴素无华的美、原始粗拙的美。81年又发现和运 用了高温釉色残缺肌理的装饰,从而打破了传统的那平滑光亮的 美。开创性地将釉色的烧成缺陷应用到现代陶艺中,釉面的开 裂、缩釉、起泡等这些在传统陶艺中的毛病,在周国桢的手中转 化成了现代陶艺中的美:色泽浓淡有变化,取代了呆板一致;表 面肌理的对比,代替了光滑统一。为了丰富作品表现效果,将废 弃的铁屑撒在坯体上,经过窑火的历练,形成斑驳的痕迹,强化 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周国桢的现代陶艺在材料运用上,具有其独特的一面,他善 于发现和运用新材料,表达创作意念与情感,丰富了陶艺创作的 手段,扩展了现代陶艺的表现层次和领域,其中匣钵土在现代陶 艺创作中的开创性运用就是一例。 通过手捏一次成型,烧成。省去了翻模、注浆(或印坯)、 开模、修坯等环节。而且,不受模具制约的手捏成型,可以自由地 塑造形象,宜于创作大写意式的作品。同时,手捏的痕迹和刀法 也一一留在形体上,手感和泥味融于其中,形成一种特殊的肌理 效果,能够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和风格。这样,汉代艺术的浑厚质 朴、深沉雄大的风格,就可以通过运用粗质材料在陶瓷雕塑上得以 体现。匣钵土颗粒粗,注定了它的透气性能好,收缩度也小,因此 在烧炼中,坯体便不易变形,不会爆裂。匣钵土颗料粗,吸收性能 极强,这便给施釉设色带来了多种选择。用同一种釉,在坯体上施 不同厚度的釉,从而获得不同的装饰效果,并使陶艺家们多年来所 追求的无光釉效果,变成现实。如果用极浓的釉涂抹在坯体上,烧 成后便会产生跳釉、缩釉现象,如同中国画的“飞白”、“屋漏 痕”,显得格外的古朴和苍劲。根据这一特性,作者可以运用施釉 的厚薄或窑温的高低,去追求多种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令人叫绝 的残缺美,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材质的贵贱,跟艺术的品位不成正比,关键在于“因材施 艺、匠心独运”,要看材质与表达的对象是否吻合,这就要求我 们重视材料,学会驾驭材料的本领。正如周国桢所言:“一种新 材料的发现或原有材料得到新的运用,往往能引起艺术上、设计 上的变革,从而产生艺术的一代新风。”周国桢对现代陶艺材料 语言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语言的丰富带来深远的影 响。是周国桢打开了探索现代陶艺材料语言的艺术之门,在理念 上我们要传承,在探索新的材料语言上我们要继续前行,继续丰 富表现手法。 二.对成型方法的探索 泥条盘筑是先民古老的制陶方法,但一直用于传统工艺中, 是周国桢打破了几千年的沉寂,把它挖掘出来并用它来塑造动 物,从而进一步开辟了现代陶艺的新领域。泥条盘筑的动物作 品,既有雕塑感,又有时代感,还有浓浓的装饰味,具有特殊的 艺术魅力,非常符合当代“返朴归真”的审美观念。他曾多次对 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古老的艺术越有现代感。”听的人往 往不太在意,甚至不敢苟同,但当看到了周国桢的泥条盘筑作品 后,可就不得不惊叹它的“妙”了!把中国最古老的泥条成型, 运用到复杂的动物造型上来,给人的感觉总是恰到好处。 泥饼成型塑造动物雕塑是另外一个创举,他用泥饼卷成的动 物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大有落笔无悔之意。晚年的大部分力作 都是采取泥板成型来创作,如《静观》、《大猴王》、《呐喊》 等。他将中国画意境转化在作品中,使其真正与中华民族艺术的 “似与不似”、“意到笔不到”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形成“天 人合一”、“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