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2
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青海省中医院(81000) 丁全娃 祝芬花
摘要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30例,对照组(骨盆牵引联合传统腰背肌体操训练)30例。腰椎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疼痛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及6月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在治疗一疗程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降低。结论: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为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骨盆牵引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文献报道80%—90%的LDH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使其症状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1】。我科近年来采用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来我科就诊,依据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并按就诊顺序分发随机信封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8.6岁,平均病程10.59±3.17月,单节段间盘突出9例,2节段及以上间盘突出2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1±7.8岁,平均病程11.35±3.45月,单节段间盘突出11例,2节段及以上间盘突出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腰痛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椎旁压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60°,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或膨出者。②依从性好,能按临床试验要求遵守治疗规定。③年龄30—60岁,病程大于3月者。④受试者已签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盆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联合传统腰背肌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0天一疗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骨盆牵引:采用翔宇颈、腰椎多功能牵引床,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胸肋部和骨盆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头部和尾部,屈髋屈膝,纵向间歇牵引,即牵引5min放松1min,重复5次。牵引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牵引重量多为体重的25%--70%,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逐渐调整剂量。
核心稳定性训练:①两点支撑法,患者手膝位四点支撑在床上,交替抬起一侧腿及对侧上肢,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②仰卧起身法,仰卧,双下肢屈曲,双上肢胸前环抱,上身用力抬起,以双侧肩胛骨下缘不离开床面为宜,不引起腰椎屈曲,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③仰卧伸髋法,仰卧位双脚置于Swiss球上,双腿控制球并做伸髋动作,使臀部抬离床面,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④侧卧起身法,侧卧,双下肢屈曲,以肘支撑,用力起身,在上的手指触摸同侧脚踝,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⑤燕雀飞舞法,俯卧位,双手置于体侧或背后,腰部用力,使头和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犹如燕雀飞舞,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⑥搭桥法,仰卧,肩背部置于Swiss球上,屈膝,双足分开,踏与床上,腰部挺直以保持躯干水平,肩背部在球上移动,10S/次,8次/组,2组/日。
传统腰背肌训练:①屈伸运动: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②旋胯运动: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以腰为轴,胯顺时针水平面旋转,再反方向旋转, 10~20次。③轮替叩腰: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同时,两臂随腰部的转动前后摆动,交替叩击腰背部,如此连续做30次。④触脚运动:身体直立放松,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达到最大程度。10S持续/次,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力触及双脚,10S持续/次,然后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15次。
以上训练均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教会患者并督促其认真完成,6月后上门或电话随访。
1.4观察指标:
腰椎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3】进行评分,各项功能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丧失为0分。
疼痛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