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身份视角下菲利普·罗斯
文化身份视角下菲利普·罗斯摘 要:文化身份研究是以文学文本为载体,研究文本之中和文本外的社会文化、种族身份、宗教性别的一种有别于纯文学研究的文化研究。从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种族、犹太性、犹太文化身份及民族文化生存策略给予深层关注与深刻思考。藉此,我们可以汲取一些关于文化生存策略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文化身份研究;犹太性;文化生存策略
一、菲利普·罗斯小传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之一。1959年以一部《再见吧,哥伦布》而获得“文学神童”的称呼,在此后的45年里,罗斯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创作了26部小说和大量的文学评论。而且他的这26部著作几乎囊括了美国文学界所有奖项,从全美图书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家奖到福克纳小说奖,可以说他的作品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受好评。
国内对罗斯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中对作品的纯文本分析,如对朱克曼三部曲、罗斯三部曲、美国三部曲等的分析研究;其次是对罗斯文学创作手法的研究;最后是对几代美国犹太作家的对比分析研究。可以说直接从文化身份这一角度的研究很少,而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寄希望能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分析研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
二、《人性的污点》之文化身份视角探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文研究的领域越来越窄,尤其是纯文学研究。于是,20世纪40年代文化研究初露端倪,80年代开始走上学术舞台。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对其中比较有名的文化身份研究做介绍。所谓的文化身份是指一个民族本质的东西或者这个民族本质的特点,例如犹太民族本质的特点是信奉犹太教而不是基督教。文化身份也可以叫做文化认同。通常,文化身份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中唯一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的内在特征,同时,文化身份还含有一些结构主义特征。在用文化身份来进行文化研究时,通常我们是基于一个或多个文学文本,主要是看主人公(许多情况下是作者的化身)对文化身份的态度和思考以及他或者她是如何在另一种文化土壤中寻找和坚持本民族文化身份的。
罗斯一直对美国犹太人的文化身份有种不舍的情结,从早期对犹太移民精神苦闷和生活困境以及回避、背叛民族身份的关注到揭示新一代美国犹太人痛感精神家园的失落与民族文化身份之根的丧失。不同于其他犹太作家笔下的诚实、虔诚和传统犹太人,罗斯极力刻画新一代犹太人的反叛与反抗,尤其以对性的大胆甚至露骨的描写为手段。这也正是第二、三代美国犹太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对犹太人生活的和犹太性的深刻思考,罗斯意在表达反抗是一种手段,但是过之,其结果只能是沉迷于性等淫乱的生活而不能自拔。
《人性的污点》是罗斯美国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另两部是《美国牧歌》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其实这三部曲分别代表了美国的三个时代,克林顿时代、越战时代和麦卡锡时代,作品直指阴暗的美国社会。《人性的污点》是以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的,叙述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学教师因为一个“点名事件”而被冠以种族主义的罪名,进而经历一些似是而非的各种荒唐事件,最后也是戏剧化的消失的故事。内幕、个人的自我是作品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但如果更深一步去发掘的话,不难发现作者真正想叙述的是一个人文化身份问题以及在美国这样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如何对待自身文化身份,如何采取文化生存策略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科尔曼(Coleman)戏剧的人生上看出来,他本来是一个浅肤色的黑人,可是他却以犹太人的身份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当近一辈子的教授,如果不是这次“点名事件”,他就可能真的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过完他的人生。对于科尔曼来说,他知道,虽然美国标榜种族平等、人人生而平等,现实社会并非如此,当科尔曼在课堂上说“有人认识他们吗?他们到底存不存在,还是鬼?”(Does anyone know these people? Do they exist or are they spook?)一个spook就了断了科尔曼的平静人生,了解英语的人应该知道其实spook这个词本身就是鬼的意思,怎想别人把他古老的意思翻出来了,原来,spook还有相当于negro(黑鬼)的意思,这下科尔曼就成了“种族主义”者了。他本以为自己的文化身份可以瞒天过海,结果一个微小的事件就将他的梦想毁之一旦。可见,他的这个文化生存策略也没能生存多久。
通常,在罗斯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个犹太人物,他对自己的种族和历史深深矛盾,甚至他搞不清楚自己是否有身份。这就像Marlin和Stark争论的一样,美国犹太小说总会有如下主题:寻根(由于大规模移民的原因)、父子冲突(由于移民带来的代沟)、无奈忍受现状(由于过去那些恐怖的大屠杀)和双重性(同样是上帝的子民却被外邦人抛弃)。多年来罗斯以他的广阔的视野一直把精力和思考倾注在犹太性上,他经常会在文化身份的找寻中留下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