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肩周炎针灸推拿疗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肩周炎针灸推拿疗法

浅议肩周炎针灸推拿疗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肩周炎的致病因素随之增加,人们对肩周炎的关注度越来越大。肩周炎的临床症状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关节僵直,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肩周炎的针灸推拿疗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肩周炎 针灸 推拿 疗法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46-01 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肩痛日久,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发生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2 肩周炎的针灸疗法 2.1 体针。 2.1.1 取穴。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肩陵穴位置:阴陵泉下8~9分。 2.1.2 治法。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嘱病人垂曲肘。宜以28号针,长3~4寸,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条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阳陵泉均宜针对侧穴,为提高疗效,可先针此类穴,待明显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内外旋转、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针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2.2 电针加穴位注射。 2.2.1 取穴。主穴:肩髃、天宗、曲池、肩井。配穴:条口透承山、臂、阿是穴。 2.2.2 治法。以主穴为主。先取肩髃,快速刺入1寸,得气后,再向极泉方向刺入3~4寸,行针2~3分钟,余主穴用常规刺法,然后接通电针仪,用密波或疏密波,留针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如病程小于30天,先取患侧条口透承山,针深2.5寸,得气后通电针仪之正极;手握负电极,电针法同上。大于30天者,针其余配穴,方法同上。电针每日或隔日1次。 2.3 穴位激光照射。 2.3.1 取穴。主穴:肩内陵、曲池、阿是穴。配穴:肩贞、肩髃、天宗、臂。肩内陵穴位置:垂肩,腋前纹端与肩髃连线中点。 2.3.2 治法。主穴均取,配穴酌加1~2穴。用低功率氦氖激光仪照射,输出功率为7毫瓦,波长6328埃,光斑直径4毫米,治疗面积12.26平方毫米,照射距离50厘米左右。每穴照射5分钟,痛点可8~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5日。 2.4 耳针。 2.4.1 取穴。主穴:肩、锁骨、神门、肩关节。配穴:肝、脾、皮质下。肩关节穴位置: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2.4.2 治法。主穴取2~3穴,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物后,用5分普通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约持续半至1分钟。在运用手法的过程中,令病人适量活动患肩。疼痛较剧烈者,肩或肩关节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毫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2~3日1次。 3 肩周炎的推拿疗法 3.1 滚肩法。在肩前缘、外缘、后缘各施滚法5分钟,并配合肩外展和上举等被动活动。施法时要由轻到重,缓慢进行,以缓解肩部软组织的痉挛,松解部分粘连。 3.2 点穴舒筋法。按顺序以指代针点按肩井、天鼎、缺盆、云门、肩髃、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然后在肩前(肱二头肌长短头)、肩外(三角肌)、肩后(冈上肌、冈下肌)各痛点处施以揉按拨络及捋顺手法以剥离肩部粘连,松解肩部肌肉。 3.3 摇拔屈转法。第一,医者站在患者肩后外方,用一手拿住患者患肩,拇指在肩后,其余4指在肩前,另一手握住患者伤肢腕部,在轻轻牵引下环旋摇晃上肢6或7次;然后拿肩之手改放至患侧腋下,向健侧用力撑之,握腕之手与之相对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使伤肢由外向前下,再屈肘向前上,内收逐渐触摸健侧肩部,同时术者应随手法的活动也由肩后外方移步到患者前方,最后将伤肢放回到施法前的位置。医者站在患者前方;拿肩之手改拿肘部,使肩关节左右摆动5~7次。 第二,医者站在患者肩后外方,用一手拿住患者息肩,拇指在肩后,其余4指在肩前,另一手握住患者伤肢腕部,轻轻牵引环旋摇晃上肢6或7次;然后拿肩之手改放至患侧腋下,向健侧用力撑之,握腕之手与之相对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使伤肢由外向前下,再屈肘向前上,内收逐渐触摸健侧肩部,然后在患者手部触肩时,医者放于腋下之手撤出,改按肩部,拇指在前,4指在后,医者另一手之肘部托患者肘部,被动使患者之患手尽量从头顶绕至患肩,绕头活动可进行6或7次,然后将患臂向前上方拉直,同时医者在患者肩部之手拇指揉捻患肩前侧。 第三,使患者伤肢内旋、后伸,医者呈弓步塌腰,以医者之肩顶住患者之肩前方,使患者屈肘,患手尽量后背,并可上、下颤动3~5次,然后医者平身,使患肢由后背转为向前外方伸直。令一助手托扶患者患臂,医者用合掌散法,先从患者肩部起前后抖散到腕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