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变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008.02) 秘书工作 秘 书 参 考 知识博览 正确应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变化 —— 中国环境变迁 问题初探 (下) 邹逸麟 中国环境变迁的第三个阶段 以带上妻子儿女。他们在山林里 入。而经过大规模的湖泊围垦和 是 16 世纪以后,标志性事件是 砍树、烧炭、造纸、种蘑菇…… 山地开发以后,长江中游的湖南、 明朝中叶耐旱作物的传入。 整个山区的自然环境都被这种掠 湖北两省成为中国的粮食大省, 所谓耐旱作物,是指玉米、 夺性的开发破坏了。根据文献记 于是就有了新的谚语:“两湖熟, 番薯、土豆、花生等,原产于美 载,明朝中期以后仅秦岭、大巴 天下足”。明清时期,洞庭湖地 洲,明朝中叶经南洋商人从菲律 山区的流民就有约300 万人。可 区是中国第一产粮区,每年输出 宾传入浙江、福建一带。自从这 以想象,300 万人涌入对这里自 的大米都在600 万石以上,最高 些耐旱作物传入中国以后,对中 然环境的破坏有多大!流民问题 时达到 1000 万石。但是,据统 国自然环境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 成为明朝严重的社会问题。16 世 计,1644 年到1820 年,两湖地 远的影响。 纪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大规模的 区的灾害相当频繁,仅湖北地区 16 世纪以前,长江中游地 破坏性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 发生的水旱灾害就有129 次,几 区,如今天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 流失,河流、湖泊里大量泥沙淤 乎无年不灾。这就是自然对人类 地区,都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分 积,生长出新的滩地,吸引了很 的报复! 布。虽然也有人开发森林,砍伐 多人去开垦滩地,结果形成了恶 通过上期和本期的介绍,我 林木、采集蘑菇和竹笋等,但都 性循环。 们了解到历史上我国环境变迁的 是短时间的,因为需要带干粮进 宋代民间有一句谚语,“苏 三个标志性阶段。1950 年以后, 去。明朝以后,土地兼并加剧, 湖熟,天下足”,意思是东南地 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也有过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或者为了逃 区的苏州、湖州一年丰收,天下 严重失误,比如 “以粮为纲”、 避繁重的徭役,成群结队地进入 的粮食就充足了。这说明当时以 “大炼钢铁”等等。1957 年提出 秦岭、大巴山、鄂西山地、闽西 苏州、湖州为代表的整个太湖流 要大炼钢铁,全国上下到处都是 山地。由于耐旱作物无需浇灌, 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土高炉。当时我在上海,炼钢没 也不要肥料,随便种在哪里都能 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变了,苏、湖 有原材料,就把家里的生铁炉子、 生长,一个人一天吃一斤山芋, 一带的农民不再主要依靠粮食生 炒菜锅子拿来,把里弄的铁门拆 尽管营养不高,但肯定可以充饥, 产,更多地从事桑蚕、棉花等经 下来,等到这些材料都用完了, 于是可以长期住在山林里,还可 济作物生产,粮食需要从外区调 就拉个小板车,跑到江湾机场, 知识博览 秘 书 参 考 秘书工作 (2 008.02) 看到地上有铁钉、铁丝、铁片就

文档评论(0)

ljxma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