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42张)[来源:学优高考网2167808] [自动保存的].ppt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42张)[来源:学优高考网2167808] [自动保存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42张)[来源:学优高考网2167808] [自动保存的]

(一)、道家思想——老庄之学 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 1、老子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五: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沐),战国时宋国 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 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 哲学。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 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注: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1、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五蠹》 (注: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情况变化了,政治设施也必须相应地变化。) 以法治国 倡导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集权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法治观:依法治国,以严刑峻法镇压人民反抗 改革观: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该改革 (二)、法家思想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故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 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战国——秦,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三)、墨家的主张 墨 子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没有阶级等差 反对不义战争 任人唯贤而不以亲 “兼爱”“非攻”“尚贤”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 生自我觉悟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现实问题历史化典例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知识升华 1、A 2、B 3、 C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2、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所处时代不同 3、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的信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