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总论20130328.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论20130328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论;本编参考书目;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潘世东 喻斌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范子晔《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大1998; 胡大雷《中古文学集团》,广西师范大学社1998年版; 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 中华书局2005年版。 ;【思考与作业】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生成环境:;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沿革概览: 建安(196年至220年)→ 三国(220年至265年)→ 西晋(265年至317年)→ 东晋(317年至420年)→ ↗东魏 →北齐↘ 北方:北方十六国→北魏↘西魏 →北周 → 隋 ↗ 南方:东晋 →宋 →齐→梁 →陈 (196)…………………………(约400年)……………………589) ; 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汉献帝汉末建安(196)年开始,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结束。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和南北朝文学等几个发展阶段,历时约400年。 建安时期的文学已经开了魏晋文学的先声,因此人们通常把建安文学看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开端。;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大分裂的时期,很多著名文人都未能免除被杀的命运,例如嵇康、潘岳、陆机、谢灵运、鲍照、谢朓、等人都死于非命。“天道如何,吞恨者多”(鲍照《芜城赋》),是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普遍感受。; 2.门阀制度与文学 门阀制度及其特点——士族与庶族——“郁郁涧底松”(寒士之悲鸣)——文学家族 门阀制度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盛于南朝,衰于南朝末年。九品中正制为其政治基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荫户制是其经济基础(占田占山令与庄园经济),儒学是其思想基础(“不通一经,不能解褐”),士族联姻和修谱谍是其宗法保证(政府专设谱局,“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 ; 门阀制度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其一,表现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中,寒士不平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其二,士族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高门,士庶的分野甚至更主要的表现在文化上。 其三,士族由于其独特的地位与艺术素养,对其文学创作的主题与艺术趣味也具有重大的影响。;3.社会思潮: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具体表现:; 何谓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汤一介)。“玄”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义如王弼《老子指略》所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则为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肇端于汉末,兴盛于魏晋,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思想基础,尤其推《老》、《庄》为“玄宗”。“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中心命题,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为魏晋玄学家的重要代表。 ; 魏晋玄学的兴起与发展(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一般认为,魏晋玄学的兴起有三个重要因素:其一,魏晋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了弥补儒学不足而产生的;其二,魏晋玄学是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的产物;其三,魏晋玄学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变的产物。 ;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曹魏正始时期,何晏、王弼为代表人物,思想上以“老学”为主,主张“贵无”之说,强调“以无为本”、“以有为末”,调和儒(名教)道(自然)于一体;(二)魏末竹林时期,阮籍、嵇康为代表人物,体现由老学向庄学过渡的特点,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表现明显的反儒倾向;(三)西晋元康时期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