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1
第二章 76
第三章 136
第四章 197
第五章 203
第六章 223
第七章 229
上 官 云 珠 传
第一章
到了一九一七年盛夏的某一个夜晚。“天门”又打开
了,一瞬间,一颗星辰划一道银光来到太湖上空,但奇
怪的是,这道耀眼的光带并未落入湖中,却颤悠悠地飘
忽着潜入了太湖的支渠——泾水河。于是,人们猜测:
泾水河畔不知什么村镇,将有被天庭贬入凡间的金童或
玉女降生。据民间善现天象的长者辨识:此星人凡,飘
飘忽忽,翩翩而下,定是天宫司舞之仙女也。
说来也与,泾水河畔有个名日“长泾”的小镇,那
天居然有户姓韦的贫寒人家,新出世一位梨花带雨的小
千余。她,便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代影星上官云珠。
这韦家之主名省三。上代虽不是举人、秀才,却也
知书达礼,常教诲下辈处世要“与人为善”,凡事该“三
思而行”,每日需“三省吾身”。因之给自己的儿郎取名
“省三”。
韦家到了省王支撑门庭之时,家境日趋中落。韦省
三当过穷塾师,做过小店员,因不合世故潮流而屡遭厄
运,竟至论人无业游民之列。忠厚、谨慎的韦省三无能
无力与命运抗争,遂以醉酒聊生。幸赖贤内助金氏夫人,
终日在“花木兰式”的小织机旁,日以继夜“卿卿复卿
卿”地撑住这无产无业,摇摇欲坠的门庭。
眼下,这贫困人家,膝下本已有三女一儿,今日却
又在被桌上要增添一只“饭碗”,真是雪上加霜。韦家人
只得再束紧裤带,节衣缩食苦度光阴。
“小老五”出世了,也得起个名字,根据“均”字
1
上 官 云 珠 传
排行,“小老五”取名“均荦”。韦省三本巴望这收末梢
的老五是个小子,因为韦家的潦倒务须在下一辈身上振
兴,多个小子多一份希望。因之,在小老五降生之前,
韦省三点过香烛,祈求上苍,赐个“财神爷”进入韦门。
孰料事与愿违,又给他添了个“赔钱货”。韦省三在失望
之余,发现这个五丫头虽是女的,一落地却哭声清亮,
四肢乱舞,大有小子的气质;是女孩的身躯,却有男孩
的脾性。于是他自我安慰地给这五丫头取了个奶名——
亚弟。意在“不亚于小子”。
金氏夫人既喜欢小子、也喜欢丫头,因为不论是男
是女,都是她身上的肉。打从小老五出世以后,金氏就
有一个念头跃入脑海,这丫头哭声似唱歌,说不定日后
是个“戏子坯”。她暗地里还为这末梢女儿算过命,命相
人也投其所好,断言小老五日后必是“唱戏人”,并顺风
扯篷地扬言“唱戏要唱入皇宫”,大有名扬天下的鸿运。
小老五上官云珠果然被这“牙齿风”刮进“戏子坯”
里去了。她两岁就能哼儿歌,什么:
马儿小,马儿巧,骑马来到外婆桥,
外婆豁牙对我笑,给我吃块麻煎糕。
她三岁便能哼《孟姜女》,什么: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
别人家丈夫团圆归,万喜良离家造长城。
一到四岁,这小戏坯子居然敢单身独个闯进“滩簧”
场子里去听戏。五岁那年,她已成为长泾镇上众街坊一
致公认的“小戏子”。
那天,小上官从“滩簧”场里出来,她学着农中的
樊梨花,把两条高翘的小辫儿一拉,当作“野鸡毛”,口
中念道“众将官!”又扮作众将官道“有!”,再学着樊梨
2
上 官 云 珠 传
花口念,“与我打——”
“亚弟!”一位少年“呼”地将小上官抱在怀里,那
少年叫张大炎,是长泾镇上有身份人家的公子。他把小
上官抱到煎饼摊前,问:“要吃煎饼么?”
小上官摇摇头,说:“妈妈说,不许吃人家的东西。”
“你妈妈不在这儿呀。”
“妈妈有‘千里眼’,她能看到我的。”
张大炎太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了,他亲了亲
她的面颊,问:“要大哥给你画个像吗?”
“要,要。给我画个樊梨花!”张大炎接受小上官的
“指令”,便拿出铅笔在纸上画了个樊梨花……
岁月象泾水那般不停地流淌东去。花开花落,春去
秋来,小上官八岁了,她跨进了小学堂之门。
一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