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开 放战略和政策-财经大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理    论    篇 对外开放与经济结构调整 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开放型、多功能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模式及思路 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加快对外开放步代 对外开放的城市管理 第 2 页 第 3 页 对外开放与经济结构调整 一 一个 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结构要经常不断地根据新情况作适应 性调整 ,但在 不 同情况下 ,调整 的范 围和 幅度不一样 ,有大调整(战 略性 调整 )和 中调 整(战役性 调整 )、小调整(战术 性调整 )之分 。 什么情况下需要作大调整 (战略性调整 )呢?宏观环境发生了 巨大变化之 际需要进行这类调整 。例如建 国以来直到 年 ,作 为给全 国提供工业制成品 (包括技术装备 )和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 支持全 国的改革开放为基本任务 的上海 ,这个 时期主要是把上海 作为全 国的工业基地为 目标进行各项建设 。如发展新兴工业 、专业 化分工协作 、工业结构调整等等都离不开工业基地建设这一主旋 律 。然而到了 年 ,中央宣布上海成为全 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 市 以后 ,对外开放成 了上海 的新命题 。尤其是 年 中央派 出工 作组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制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时,上海开始从工 业基地转 向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建设 。开放型、多功能的建设 目标就要求上海产业结构要作大调整 ,由此提 出上海要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但是当时 中央并没有突出上海在对外开放 中的战略地 位和作用 ,因而结构调整的步子并不大 ,更没有进行战略性调整 。 年 月 日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以来 ,情况发生 了巨大 变化 ,中央要求上海建设成为 国际经济、金融、贸 易 中心之一 ,并带 动长江流域地区乃至全 国经济的 “三 中心一龙头”之后 ,上海的对 外开放 战略地位和作用真正确立起来 ,逐步走上 了经济结构战略 第 4 页 性调整的道路 。至今 尚处于继续调整阶段 。 由上分析 ,建国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仅有两次 。第一 次是建国初期至 年代初期,把旧上海的消费性城市改造成为工 业城市 ,重新进行城市功能定位 ;第二次是实施上海经济发展战 略,从单一工业城 市改造成为开放型、多功 能 中心城 市 ,实行“三二 一 ”产业结构配置 ,进 行新一轮城 市功 能定位 。由此可见,一个地 区 功能定位 的变换是决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根本前提 。而一个 地 区或城市功能定位 的变换是有前提 的,它与 国家 的战略方针政 策密切相关 。在 闭关锁 国战略方针政策指导下,只能是实行 自给 自 足 的产业结构 ,即便作些结构调整也是小调整 ,最多也只是 中调 整 。在 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方针政策指导下,宏观环境的空间大 大拓展 ,对外开放度越大 ,宏观环境空间越大 。这时候还要根据 国 家赋予这个地 区或城市 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以及 战略部署 的安排进 行功能定位 ,从而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和力度 。因此 ,一个地 区或城市产业结构是否进行战略性调整 ,首先是决定于 国家 的大 政方针 ,其次是决定于该地区或城市在 国家部署 中的地位和作用 。 由此可见 ,上海第二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源植于 国家对 外开放的基本 国策和上海要实现 “三 中心一龙头”的战略 目标 。实 现这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个长过程 ,其 中要经过不断地小调 整、中调整 ,从量变逐步地完成质变 。对外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会受 到 国内国际宏观环境 的一定影 响,上海要根据环境变化在产业结 构调整方面作 出反应和对策 ,因此要密切注视世界经济技术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