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上海金融业与
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1927~1937)
吴景平 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序 言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
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
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则是 中国人 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
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
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
中 心 和 政 治 中 心 相 结 合 , 事 实 上 是 在 京 津 地 区 。
如本书所表明,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
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1937年 “七七”事变与 “八一
三”事变爆发,这十来年是上海金融业的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八
年中日战争 (期间包括四年太平洋战争),使上海金融业受到极大
中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掠夺性的 “接收”以及随之发动的
全国性内战,由此对金融业带来的空前混乱和灾难,使上海昔 日执
金融业之牛耳的辉煌与威风一去不复返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金融体制发生了极大变化,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结为
一体,又 回到了北京。
今天,当人们努力将上海建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贸易、
金融中心时,自然非常关心先前这段历史,希望了解上海究竟经由
什么样的途径成为全国金融中心;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究竟具有哪
一些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它的金融中心地位究竟为何丧失,制
度上或体制上、机制上、人事上究竟有哪些经验与教训。这些年
来 ,研究上海金融业发展历史进程的中外文著作已不少,本书选择
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上海金融业与作为 中央政权的国民政府独特
而复杂的关系,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不仅可以使人们从一个更
高的层次认识1927~1 937年 间上海金融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藉此
更 深 刻 地 了 解 近 代 以 来 整 个 中 国 金 融 业 的 根 本 特 征 。
如本书所表明,对于上海成为全国金融中心,南京国民政府的
建立及其战略决策起 了决定性作用 。而正是这一点,使上海金融
业形成 了显著的财政性特征 。总部设立在上海的 中央银行,金融
业务与政府财政密切结合在一起 固不待言,即以总部 自北平迁到
上海的 中国银行而论 ,从1930年到1934年五个年度 中,对政府的
放 款 占放 款 总额 的 比例 分别是48.93 %、47.19 %、42.61%、
43.90 % 、4 1.91% ,而 对 商 业 的放 款 占放款 总额 的 比例只是
20.14%、21.79%、22.38%、27.02%、29.77%,对工业的放款只占
放款总额的6.57%、10.14%、11.46%、12.08%、13.25%。对商
业和工业的放款 比例虽然在这段时间中有所提高,但是,财政性第
一,商业性第二,却是无可置疑的。正因为如此,上海金融业的兴
衰起伏 ,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与丧失,都和政治权力的消长及
其决策休戚相关。过分依赖政治权力、依赖国家财政,和产业经济
发展 以及商业贸易发展的联系反而只居第三及第二的地位 ,使上
海金融业和金融 中心地位在产业经济与商业贸易方面缺乏足够雄
厚与稳固的基础。
然而 ,1927~1937年期 间上海金 融业 的发展 以及金融 中心
地位的确立,又和上海原先 已经奠定的金融基础分不开 。上海原
先 已经积聚 了相当的金融力量,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期货与
保险等等在 内的金融事业,以及一大批活跃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它
们 的触 角 已经及于 当时 中国工商与财政 的各个主要方面。简言
之,原先在上海的 中外金融机构欢迎南京 国民政府依靠其行政权
力扶植上海成为全 国金融 中心,因为这将有利于他们 自身的发展
和势力的扩展。但是,上海金融业原先财政性较弱而商业性、产业
性较强的趋 向,又不可避免地要与南京国民政府所大力推进的集
权化金融体制发生抵牾与磨擦 。蒋介石集团发动持续不断的反共
军事 “围剿”以及新军阀战争,在军政费方面予求予取,使金融业的
财政性极度强化,国有与非国有的银行都不胜其负担,更必然引发
许多冲突。本书从第三章到第十章对于二五库券基金会、193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