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5例隐蔽性中耳炎诊断治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5例隐蔽性中耳炎诊断治疗体会

35例隐蔽性中耳炎诊断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隐蔽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早期外科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隐蔽性中耳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慢性隐蔽性中耳炎病例由于其病变隐匿,无耳漏病史且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周甚至几天,而中耳腔内却形成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已伴有组织结构破坏。通过手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隐蔽性中耳炎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表现者,不管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 [关键词] 慢性隐蔽性中耳炎;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84-01 隐蔽性中耳炎是指无明显症状的慢性中耳炎,1980年Paparella提出这一概念,并在1986年重新定义为发生于完整鼓膜内未能发现和不能发现的中耳炎,指出中耳腔可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而鼓膜完整甚至外观正常,病史中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诊治慢性隐蔽性中耳炎35例,现将其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诊治慢性隐蔽性中耳炎35例,男24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3.75∶1。年龄7~71岁,平均39岁。病史:35例患者均无明显耳漏病史,只有头闷痛及耳闷堵塞感、耳鸣症状。部分患者有耳出血、耳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左侧患病21例,右侧患病14例。病程2 d~1个月。专科检查: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阳性体征者12例;形成鼓膜内陷囊袋4例;鼓膜小肉芽4例;鼓膜松弛部充血4例;鼓膜大穿孔胆脂瘤或肉芽组织形成11例。纯音测听,患耳语言频率气骨导差距轻度(30 dB)22例,中度(30~45 dB)13例。35例患者颞骨薄层CT扫描均可见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填塞表现。 1.2 手术方法 35例慢性隐蔽性中耳炎患者中,12例鼓膜完整,听骨链正常,但CT证实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填塞表现,行乳突及上鼓室探查术。术中探查中耳腔内为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彻底清除病变,Ⅰ期行鼓室成型术10例,鼓膜穿孔者,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术中见中耳腔内为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彻底清除病变。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1~3个月干耳。术后6个月,12例患者复查听力,平均听力提高15.0 dB;12例患者行颞骨薄层CT扫描,未见中耳病变复发;7例通过耳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1年,病变无复发。 3 讨论 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隐蔽性中耳炎病例,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耳漏病史、听力下降不显著,甚至检查时不易发现鼓膜和外耳道的阳性体征的中耳炎病例,与有明显耳漏病史、鼓膜穿孔和传导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有很大差别,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35例慢性隐蔽性中耳炎病例,有些病程很短,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时间,而中耳腔内却形成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已伴有组织结构破坏;鼓膜病变是中耳腔内病变存在的重要表现,但鼓膜没有病理改变并不能排除中耳腔病变。鼓膜完整和鼓膜穿孔的慢性中耳炎的中耳腔病变相似,其差别仅仅是由于炎症病理改变对鼓膜的影响不同而已。通过分析,很多病例中耳腔内确有不可逆的炎性改变,而患者无明显耳漏病史,有些病例仅以头闷痛及耳闷堵塞感、耳鸣、耳痛或耳流血伴或不伴听力下降2~3 d病史就诊,而颞骨薄层CT扫描可见中耳腔内肉芽组织或胆脂瘤形成,甚至有颞骨骨质破坏,呈现隐蔽性发病特点。中耳炎最显著的两个病变就是中耳腔渗液的积聚和肉芽组织的形成,而后者是慢性中耳炎特征性的不可逆病理改变。中耳腔的解剖学特点和各种病变引起的中耳内通风引流系统(后鼓室、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功能障碍,是中耳炎病变连续发展以及临床隐蔽性发病的本质因素[2,3]。通过分析35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2例鼓膜完整,听骨链正常,但CT显示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填塞表现,术中探查中耳腔内为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隐蔽性中耳炎,隐蔽性中耳炎作为慢性中耳炎的特殊分型,不应忽视。隐蔽性中耳炎也包括胆脂瘤型中耳炎。其病理特点是胆脂瘤破坏和组织愈合作用同时存在,这就造成一部分胆脂瘤不断向内侵犯,而鼓膜却无病变征象或阳性体征不明显。对隐蔽性中耳炎按早期中耳炎治疗,病情不能稳定或者加重者,如听力仍继续下降,并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则不管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早期行外科手术干预[4],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改善预后。对于隐蔽性中耳炎,我们可根据其病变特点彻底清除病变,解决中耳引流通道阻塞的问题,并行Ⅰ期鼓室成型术。这样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听力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Paparella MM,Shea D,Meyerho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