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造影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研究[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改变,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72例不典型心前区疼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对各组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4例(12.90%)。有冠状动脉病变的141例患者中,出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99例(70.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发生率在单支血管病变组中为52.94%,双支血管病变组为71.69%,三支血管病变组为90.00%。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46-01
回顾性分析172例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探讨冠脉病变与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72例。其中,男111例,女6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92±18.23)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平均(57.60±8.96)岁。有冠脉病变的141例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60.20±8.66)岁;双支血管病变组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平均(61.78±8.21)岁;三支血管病变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70.60±6.58)岁。经询问病史排除服用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类药物者及急性脑血管疾病者。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了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病及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实验室检查排除了电解质紊乱。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由专科医师完成。采用Judkin’s法常规造影多体位投照。造影之前在患者无胸痛的安静状态下常规描记12导联加正后壁、右胸导联心电图。
1.3 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⑴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50%即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⑵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判断标准,①ST段压低≥0.05 mV,持续时间大于0.08 s。②ST段水平延长≥0.12 s。③T波低平(T波小于同导联R波的1/4)、倒置。④左胸导联出现u波。⑤QT间期延长。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本资料中,年龄是冠心病患者不可修正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各组冠脉病变主要累及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主干(LM),见表1。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ST-T改变例数及发生率随冠脉病变范围(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单支血管病变组出现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44例者(64.70%),与对照组(12.90%)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双支血管病变组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37例(69.81%),与对照组(12.90%)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三支血管病变组出现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18例(90%),与对照组(12.90%)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概念已在临床应用了50年。这一概念认为,当冠状动脉存在供血不足时,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慢性ST-T改变[1]。近年,随着对冠心病心电图现象的研究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一概念受到质疑。根据急性冠脉缺血的典型动物试验提出的缺血区分别处于不同水平的平衡时,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实为心肌肥厚或其他类型的心肌病的心电图。但是,本组资料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有密切的关系,与冠脉病变范围呈正相关。除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外的冠脉供血不足在临床确实存在,这种供血不足的结果必然给心肌活动带来暂时或持久的影响。因此,临床工作中,为减少冠心病的漏诊,真正做到“防事件,防复发”,应当重视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特别是在没有条件做冠状动脉造影的地区和人群中,心电图仍然是一种无创伤、可重复性强、费用低的诊查冠心病的最优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9-143.
[2]郭继鸿.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质疑[J].心电学杂志,2003,22(2):21-27.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