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层医院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体会[摘要] 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行分类,介绍其药理、疗效、方法和副作用,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传统药物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新药物和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介绍,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农村患者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上提供宝贵经验。在基层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药物进行规律、长程、维持治疗,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为广大农村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基层医院;抗酸剂;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剂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55-02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病因多而复杂,呈慢性反复发作性,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由于外来的或自身的侵袭损害因素及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因素失衡,导致被激活的胃蛋白酶消化作用产生溃疡,严重者可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随着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和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理、细菌免疫学研究,人们逐渐由酸性理论向幽门螺杆菌感染理论过渡认识,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随着传统药物的不断改进和新药的研究应用,在治疗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其疗效明显提高[1]。笔者多年在基层医院工作,现将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药物分类 1.1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1.1.1 抗酸剂抗酸药不仅能缓冲胃酸恢复胃内pH值,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减少对溃疡病灶的刺激,还能起到止痛、促进溃疡的愈合、改善症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可溶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其抗酸作用强、吸收迅速、止痛效果好,但长期应用可造成代谢性碱中毒、胃胀气等。不可溶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制剂,此类药物不溶于水,能中和胃酸,使黏膜上的蛋白质沉淀,起到收敛、止血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多在餐前服用。 1.1.2 抗胆碱能药物适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解除胃平滑肌的痉挛,起到止痛作用,常用的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但由于抑制胃肠蠕动易引起胃潴留,不适用于胃溃疡伴幽门梗阻或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一般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2]。 1.1.3 H2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基础胃酸及刺激胃酸分泌,疗效肯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而且价格低廉,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常用的有西咪替丁,每日3次,每次0.2 g,睡前加服0.4 g,病情稳定后可每晚服0.4 g,维持半年至1年,但该药副作用较大,已被雷尼替丁逐步取代。雷尼替丁具有更强的H2受体竞争抑制作用,抗酸作用大,且副作用少,每日2次,每次0.15 g,稳定后每晚0.15 g维持半年。目前新出现的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口服效果更好,经济条件许可下也可服用。 1.1.4 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代表,是一种新型持久较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每日2次,每次20 mg,连用1个月,本品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另有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已广泛在临床上应用,但价格较贵。 1.2 保护胃黏膜药物 1.2.1 硫糖铝该药能与胃蛋白酶结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再生而使溃疡愈合,每日3次,每次1.0 g,2个月为1个疗程。但有部分患者易出现便秘。 1.2.2 胶体铋主要是枸橼酸铋钾,本剂与胃酸作用后,在溃疡面形成氧化铋沉淀对溃疡基底肉芽组织有亲和力,形成蛋白质-铋复合物保护膜,使溃疡与胃酸及胃蛋白酶隔离,而起治疗作用。因其兼有较强的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治疗方案的组分。每日3~4次,每次120 mg,但该药长期服用会过量蓄积而引起神经毒性。 1.2.3 前列腺素类药物主要是米索前列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黏液及碳酸氢盐分泌和增加黏膜的血流作用。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溃疡的预防,但其子宫收缩作用限制了孕妇的应用[3]。 1.3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其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病性已得到广大医学界的公认。一般认为是其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消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还可预防溃疡复发,以彻底治愈溃疡。因此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初发或复发、活动或静止、有无并发症,均应予以根除治疗。已证明在体内具有杀灭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质子泵抑制剂和胶体铋在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