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孢曲松T〉MIC达标影响因素研究
头孢曲松T〉MIC达标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静脉滴入速度对头孢曲松TMI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定头孢曲松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 μgml-1,TMIC达标值为45%,计算头孢曲松在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速度时的TMIC,分析剂量和给药速度对TMIC达标的影响。结果:临床常用的四种剂量都可使头孢曲松的TMIC达标,增加给药剂量可使头孢曲松的TMIC明显增加,而延长滴注时间对提高TMIC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头孢曲松可选择每日剂量一次给药,对中介细菌应将每日剂量增加至1g以上,分1-2次静脉给药。
【关键词】头孢曲松;TMIC;达标;剂量;给药速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52-0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头孢曲松是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体内消除半衰期较长、抗菌谱广、毒性低等优点。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头孢曲松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取决于体内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TMIC),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一般要求TMIC超过给药间隔时间的40%~50%。本文对不同剂量的头孢曲松在不同的给药速率下的TMIC进行了考察,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头孢曲松提供理论依据。
1 方法
1.1 采用一室模型对头孢曲松恒速静脉滴注的血药浓度变化进行处理,具体公式如下[1],公式⑴和⑵分别反映了恒速静脉滴入过程中和静脉滴入结束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其中,C为血药浓度,K0为滴注速率,V为表观分布容积,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t为时间。
1.2 以正常成人为分析对象,设定V为0.15 Lkg-1,消除半衰期(t1/2)为7.5小时[2],以体重60 kg计,则V=7.2L,K=0.693/t1/2=0.0924h-1;设定头孢曲松的MIC为8 μgml-1,选择250、500、1 000、2 000 mg四种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日剂量(X0),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分别于0.5、1、1.5、2、3、4、6小时的时间(T)完成给药。
1.3 通过公式⑴计算出C=MIC的时间t1和t=T时的血药浓度C,即为Cmax,通过公式⑵计算出C=MIC的时间t2,TMIC=T-t1+t2,得出TMIC值。
1.4 设定TMIC百分数的达标值为45%,检查在不同的给药条件下头孢曲松TMIC的达标情况,考察头孢曲松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持续时间对TMIC的影响,并提出适合的头孢曲松静脉滴注给药方法。
2 结果
2.1 计算结果显示(见表1),当给药间隔为24小时的情况下,所有剂量采用静脉滴入速度均可轻松达标(TMIC值超过10.8小时);将给药间隔设为48小时,只要剂量不低于1 g即可达标(TMIC值超过21.6小时)。因此,只要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部位供血丰富,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应能取得较好疗效。
2.2 表1显示,在静滴持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剂量的加倍,TMIC值增加显著,但随着剂量的增加,TMIC增加的比例呈逐渐减少趋势;在给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静脉滴注持续时间的延长,TMIC值也逐步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对TMIC值无根本影响。
2.3 对于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只要感染部位供血丰富,使用头孢曲松的正常剂量,每日1次,即可使TMIC值达标,对给药持续时间要求不高;对于敏感级别为中介的细菌(不大于32 μgml-1),头孢曲松的日剂量不应小于1 g,分1~2次完成即可,每次静脉滴注宜在1小时以内完成。该结果同头孢曲松所提供的用法用量相符合。
3 讨论
大量的动物体内模型和人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试验都表明,对时间依赖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TMIC是反映抗菌疗效的最适宜的PK/PD参数,当TMIC占给药间隔的百分数在40%~50%或更高时,杀菌疗效可以达到90%~100%,低于40%则抗菌疗效较差[3],故本文将TMIC百分数的达标值设为45%。
据报道,头孢曲松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可拟合为一室模型[4],故本文选择了一室模型静脉恒速滴注的药代动力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MIC值的设定主要来源于“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十五版”对药物MIC的规定,不同的菌种对头孢曲松规定的MIC敏感级别分界值各不相同,本文选择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计算用MIC值,由于采用该标准得出的药物敏感性结果直接用于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因此该MIC值具有明确的临床用药针对性。
根据药代动力学分析可知,导致头孢曲松TMIC值轻松达标的原因主要在于头孢曲松拥有较长的体内消除半衰期,达8小时左右,静脉滴注过程对TMIC值的贡献不大,但提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体会.doc
- 大剂量甲基强松龙冲击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护理体会.doc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脑膜白血病并发黏膜炎、心脏损害1例体会.doc
- 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doc
- 大剂量米非司酮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Bcl-2影响.doc
- 大剂量甲基强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观察及护理.doc
- 大剂量除草剂农药(草甘磷)中毒1例.doc
- 大剂量黄芪针联合疏血通针治疗肾性蛋白尿50例体会.doc
- 大剂量顺铂胸膜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疗效观察.doc
- 大剂量醛氢叶酸联合5-氟尿嘧啶及低量顺铂加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