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位片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
斜位片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斜位片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3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回顾分析斜位摄片在四肢隐蔽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使用的设备是美国GE公司Revolution XR/d OM DR。结果:斜位摄片明显提高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诊断率。结论:加摄不同角度的四肢长管状骨斜位片对骨折诊断,特别是隐蔽性骨折的诊断有相当大的价值。
[关键词] 斜位片;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4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13-01
外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疾患之一,诊断上主要依赖X线检查,而恰当的摄片位置对骨折线的显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收集我院23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回顾分析斜位摄片在四肢隐蔽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3例患者中,骨折发生于尺桡骨9例,胫骨10例,股骨大转子4例,全部病例均摄有相应部位的正侧位片及斜位片。我们使用的设备是美国GE公司Revolution XR/d OM DR,KODAK8900型干式激光打印机,所有平片均经同位主治医师及技师观片,均能符合摄片要求。
2 结果
2.1 骨折类型
9例尺桡骨骨折的患者中,桡骨小头裂纹骨折3例,尺骨鹰嘴撕裂骨折2例,尺骨喙突纵行裂缝骨折2例,桡骨干裂缝骨折2例;10例胫骨骨折中,胫骨髁纵行裂缝骨折6例,内踝斜行撕裂骨折4例;4例大转子骨折均为轻微撕裂骨折。
2.2 平片显示情况
23例骨折患者中,正侧位平片未能显示者13例,可疑骨折者10例,其中包括2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桡骨干骨折,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2例内踝骨折及3例胫骨髁骨折,而不同角度的斜位片均清晰显示骨折线。
3 典型病例介绍
例1,男性,38岁。不慎从2米高处摔下,右肘关节受伤、肿胀,右肘关节正侧位片未显示确切骨折及脱位,但患者尺骨近端前侧压痛明显,加照右肘关节斜位片,右尺骨喙突有一长约2 cm纵向斜行骨折线。
例2,女性,57岁。车祸致伤左下肢,院外及本院左股骨正侧位片均未见骨折征,但患者左股骨大粗隆处有明显压痛,加摄斜位片示左股骨大转子撕裂骨折,诊断明确。
例3,男性,15岁。骑自行车摔倒,左膝关节受伤、肿胀。左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的X线征象,但患者胫骨上端外侧有明显压痛。加摄左膝关节内外斜位片,于内斜位片上显示胫骨外髁的后外侧有一长约
5 cm纵行骨折线。
4 讨论
四肢是人体暴露部位,外伤极易造成骨折。临床上绝大多数四肢骨折患者通过常规正侧位X线平片就可提示骨折部位及类型,但某些不完全性骨折,特别是近关节处骨折,由于膨大的骨端重叠加之某些骨折线呈前后斜行走向,不与X线垂直,正侧位片均使骨折线掩盖,则容易遗漏诊断。如本组6例胫骨髁纵斜行隐蔽骨折中,有3例正侧位片未能明确显示,其中3例曾在院外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能提示骨折。对于髋部骨折,如股骨大转子,由于有肌腱附着,撕脱骨片有明确移位,诊断较易,但轻微的撕裂骨折则易漏诊。
斜位片投照可以透视下点片,透视可以多角度观察,选择合适的角度点片,但外伤患者往往较急重,从摄片床移至透视床有一定难度,我们常采用前后内外斜位摄片,角度45°左右,当然如正侧位片能有所提示更好。现在使用的是直接数字化X线照片机(DR),曝光后10 s左右即可成像,DR除成像速度快,还有强大的质量控制模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因此,对外伤可疑部位采用多角度检查,并对图像进行高质量的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
斜位片对外伤骨折的诊断常用于肋骨腋段骨折及手足短管状骨中,对于四肢长管状骨的骨折应用较少。本组病例显示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正侧位平片阴性,这时加摄不同角度的斜位片无疑对骨折诊断、特别是隐蔽性骨折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谢长青.倾斜投照对桡、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6):327.
[2]张万凯.X线诊断孟氏骨折对投照的要求[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1):27.
(收稿日期:2007-09-0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