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对内毒素引起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探究
电针对内毒素引起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探究[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能否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内毒素组、电针组、正常组和非穴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造模半小时后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2~100 Hz,2 mA,1.5 h),非穴组针刺位置为“足三里”旁开5 mm、下5 mm,操作同电针组。结果: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可显著增加大鼠肝组织TNF―q含量和血浆AIT活性,电针可使两者明显降低(PO.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异常升高的大鼠肝组织TNF-a含量和血浆AIT活性,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NF―a含量有关。
[主题词]肝炎,中毒性/针灸疗法;电针;大鼠,近交系;穴,足三里
在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脏器功能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过程中,肝脏既是清除内毒素的场所,同时又是该病理过程中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内毒素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主要介导因子。针刺治疗已应用于临床数千年,能双相调节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保护脏器功能。但关于电针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实验就该方面进行了以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模型制作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SCXK京2005―0013),体重(220±20)g,普通清洁级。实验前适应性饲养1 w,术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模型制作参见文献,用自制布袋将大鼠固定,于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美国Sigma,0111:B 4)。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约10 min大鼠出现竖毛、颤抖、腹泻、怕冷、蜷缩、腹式呼吸、呼吸频率加快近1倍、对外界刺激敏感等表现。其直肠温度和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符合盛志勇、胡森提出的动物SIRS诊断标准。
1.2 动物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①内毒素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②电针组:造模半小时后开始给予持续电针“足三里”刺激1.5 h;③非穴组:除针刺位置为“足三里”穴旁开5 mm、下5 mm外,其余操作同电针组。④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按时间点置于布袋中束缚以做对照。以上各组均于造模后2 h处死。
1.3 穴位选择与刺激强度
大鼠双下肢备皮后常规消毒,选取“后三里”(足三里)于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 mm处直刺7 mm。针刺后接电针仪(国产HANS,LH 202 H)持续刺激1.5 h,刺激强度为2 mA,2~100 Hz。
1.4 指标检测方法
(1)肝组织TNF-a含量测定:100 mg肝组织加O.9 mL生理盐水经冰浴匀浆,3 000 r/min离心30 min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NF-a含量(试剂盒购于深圳市炬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美国DYNEX,Spectra MR MRW)于波长450 rim读数。肝组织匀浆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 250法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结果以每mg蛋白中TNF-u含量表示。
(2)全自动分析仪(日本日立,HITACHI 7170)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 12.O For Windows 200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后大鼠肝组织TNF-a含量和血浆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两指标显著下降(P0.01),但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O.01);非穴组大鼠肝组织TNF-a含量和血浆ALT活性显著高于电针组,与内毒素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非穴组没有治疗作用(见表1)。
3 讨论
血浆ALT活性提示肝损伤的程度,实验中笔者观察到注射内毒素可引起血浆ALT水平异常升高,电针“足三里”可显著降低内毒素注射组大鼠血浆中升高的ALT水平,而非穴组ALT含量与内毒素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足三里”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电针“足三里”亦大大降低了内毒素引起的肝组织TNF-a的异常升高。以往的研究表明内毒素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触发因素,可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产生,造成组织的广泛损伤,其除可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激活枯否氏(Kupffer)细胞和肝内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炎介质介导肝脏损害。其中TNF-a被认为起关键作用,它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甲醛甲酚在根管消毒中疗效比较.doc
- 甘精胰岛素及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对比.doc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doc
- 甘油果糖及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doc
- 甘肃省精神疾病现状调查及展望.doc
- 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doc
- 甘草甜素抗肝星状细胞增殖相关机制探究.doc
- 甘草泻心汤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doc
- 甘草甜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体外探究.doc
-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探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