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并功能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
电针并功能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加功能训练)和对照l组(电针组)、对照2组(功能训练组)各30例。治疗组取肩髑、曲池、合谷等穴,加电针,同时配合系统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只采取其中一种方法。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以基本功能、实用功能、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为指标,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功能优良率为50.0%、实用功能愈显率为50.0%、神经电生理总有效率为64.3%,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20.7%、17.2%、41.4%(P<0.05)和对照2组的23.3%、20.0%、36.7%(P<0.05)。结论:电针与功能训练相配合,既加快神经生长的修复速度,又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神经肌肉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题词]电针;周围神经/损伤;创伤和损伤/针灸疗法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是重要的致残原因。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最多见的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引起手功能的部分丧失或功能障碍。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选择瘀血阻络和脾胃虚弱型的上肢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采取针刺配合功能训练,并辅以肌肉注射VitB12,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损伤肢体基本功能分级、手功能分值、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90例患者均来源于2002年3月~2005年8月就诊于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的门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和就诊顺序,按随机排列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末,实际进入统计病例共87例,治疗组28例,对照1组29例,对照2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神经损伤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1.2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2004年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①脾胃虚弱型:肢体痿软无力,甚则肌肉萎缩;食少,便溏,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②瘀血阻络型:四肢痿弱,手足麻木不仁;唇紫舌青,四肢青筋显露,经络间抽掣作痛;舌质紫暗,脉涩不利。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周围神经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的诊断标准。①常有外伤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关节损伤;②肢体姿势: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呈不同程度畸形;③运动功能:根据肌力测定了解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④感觉功能:感觉神经支配区皮肤痛觉和触觉等发生障碍;⑤植物神经功能:支配区皮肤营养障碍,由早期无汗、干燥、发热、发红到后期变凉、萎缩、粗糙甚至发生溃疡;⑥反射功能: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神经肌电图诊断标准:①感觉传导速度及肌电图3项参数低于健侧参数的20%~50%(即轻度损伤者),可诊断为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②肌肉诱发电位、感觉传导速度及肌电图3项参数其中只有1项未引出动作电位,其他两项低于健侧参数的50%(即中度损伤者),也可诊断为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针刺:主穴取肩髑、曲池、合谷。正中神经损伤加内关、曲泽;尺神经损伤加后溪、腕骨;桡神经损伤加阳溪;日久脾胃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选用直径0.28~0.32mm、长40~75m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患侧上肢穴位直刺进针20~30mm,手法以提插为主,有触电感并向远端放射为佳;足三里、三阴交均直刺进针30~50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患侧上肢穴位接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2Hz,输出强度以引起患者能够耐受的神经支配肌肉发生明显收缩为准,神经损伤严重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时则以不引起拮抗肌的肌肉收缩为限。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
(2)功能训练:当肌力低于3级时,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模式,以医者为主动方,依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目标,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以患者感觉疲劳尚能坚持为原则;当肌力高于3级时,以患者为主动方,仍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模式,确定训练目标,每天1次,每次1小时,其余在生活中自我练习,定期检查。
2.2 对照1组
采取针刺治疗,取穴、操作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不对本组患者进行系统功能训练,只叮嘱其注意事项,由患者自行练习。
2.3 对照2组
采取系统功能训练,训练模式、目标、强度、疗效统计均同治疗组,由专人负责,不针刺。
3组患者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doc
- 甘油果糖及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doc
- 甘肃省精神疾病现状调查及展望.doc
- 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doc
- 甘草甜素抗肝星状细胞增殖相关机制探究.doc
- 甘草泻心汤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doc
- 甘草甜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凋亡体外探究.doc
-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探究.doc
- 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无黄疸型肝损害对照探究.doc
- 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病临床评价.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