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生态观点谈高风险少年发展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生态观点谈高风险少年发展历程

作者:黃韻如 第二節 中輟高風險少年發展的危機與保護因素從生態觀點觀之   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生態觀點(Ecological Theory),強調多重環境對人類行為及其發展之影響,認為人類發展係為個體長期感覺及因應其所處環境所累積的能力。Bronfenbrenner1979:21;引自戴文青,2004強調人連續不斷地與他們所處環境中所有元素相互改變(interchange)的一種適應及突破的觀點(Germain Gitterman,1980:5Greene,1999:269)。Bronfenbrenner(1989)認為人是發展過程中的產物(products)也同時是製造者(producers)。生態理論社工評估和處遇,,交流(transaction)(reciprocal relationship)「個體影響環境,同時也被環境影響」的過程(Germain Gitterman,1995社會工作辭典2000)Baldwin和Walker(2005:39)認為不論是BASW(2003)的社會工作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 for Social Work)、GSCC(2002)社會服務工作者臨床守則(Codes of Practice for Social Service Workers)、SSSC(2001)社會服務工作者及職員臨床守則(Codes of Practice for Social Service Workers and employees),發現預估是建構在生態觀點上的。強調的核心概念為「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建立在個人、家庭及相關機構的伙伴關係上」、「從家庭、具體環境、文化與社會網絡中瞭解服務使用者」、「尊重存在於社會工作及其他專業倫理中,對個別化、隱私、人權等的尊重」、「瞭解利益的衝突與權力差異」、「尋找替代性的解釋與判斷」、「平衡對服務使用者及其家屬的保護,以及社會大眾間的自主權力」。   Williams等(2004)認為20世紀末美國少年問題仍為社會所普遍關注的重要議題,然而直得慶幸的是真正被判犯罪的少年以及虞犯少年統計確有下降的趨勢,可能可以歸因於許多組織,如:美國國家科學院所屬Institute of Medicine(簡稱IOM)及Office of Juvenile Justice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簡稱OJJDP)等機構充分運用危機及保護因素觀點,規劃各種干預策略。   因此中輟生之所以中輟行為,非發展歷程中的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累進因素的結果生態觀點的理論基礎 Bronfenbrenner(1989)認為生態理論基本假設,包含下列十一項基本假設: 人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且必須合作。 個體與環境或其他人的互動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多元展現的基因及其他生物因素是與環境互動之結果。 個人-環境(person-environment)之間形成獨立系統(unitary system),在這系統中人與環境透過雙向交流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hip)互相影響。 透過個人-環境雙向交流的過程,也就是個人與其成長環境中不斷調適,達成最佳調適(Goodness-of-fit)的狀態。 人是目標取向、具目的性的。人會為了生存所需的能力而奮鬥。因此個人發展的關鍵源自於個人對於環境的主觀解釋。 人有在其生活的自然環境及社會情境中,被了解的需要。 個性是個人與環境長期交流發展下的產物。 生活經驗可產生正向變遷。 生活的問題,需要在個人所處的整體空間中被瞭解。為協助案主,社工者應該隨時準備干預案主任何生活空間。Germain Gitterman(1995)在社會工作百科全書中提到,生態觀點中原始的理論基礎有十個,包含:人與環境的適合度、適應力、生活壓力源、壓力、因應能力、人際關連能力、勝任能力、自尊、自我方向感、合適棲息地及地位。後期加入的概念,則鎖定在與「權力」及「時間」因素有關等兩大概念,包含:強制權力、剝削權力、生命歷程、個別時間、社會時間、歷史時間等六概念延伸個體優勢能力及增權概念,強調其正向潛力發展,從個人、家庭、團體及社區層面,提昇人-環境適合度的三個概念.形成實務運用上更適切於個人臨床治療處遇的「生活模型(life –modeled practice)」。根據上述概念,再彙整Greene Ephress(1991)、Greene(1999)、Killian(2004)、鄭麗珍(2002)之資料,生態觀點及生活模型的重要概念基礎,可分為下列八部分:強調人與環境間的適合度(person: environment fit)應將「人」及「環境」視為在一個特殊文化及歷史脈絡下的獨特系統相互影響及互動強調人與環境間的特殊關連性。而當人與所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