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国有企业到家族企业 -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从国有企业到家族企业*
——关于丹东市工矿设备制造厂的调查
姜春海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5)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个小型国有企业演化为家族企业的过程的调查,对演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简要的评论。对企业演化为家族企业后,该家族企业与家族的关系、与家族外部的企业管理者的关系、家族内部的产权关系等方面继续进行了跟踪调查,对各方面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论。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家族企业
一、企业发展历程简介
丹东市工矿设备制造厂是一个家族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小型工矿设备的生产、修理业务。该企业规模不大,目前共有员工72人,其中一线工人有56人,年营业收入额在800—1000万元之间,净资产约为260万元。2000年,该企业实现纯利13万元,上缴税收24万元;2001年,实现纯利25万元,上缴税收29万元,是东港市机械行业的领先企业。
丹东市工矿设备制造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73年的东港农机修造三厂,由东港县三个邻近人民公社的拖拉机修配站合并而成,是一个只能从事简单农机具配件生产、加工及修理的小型国有县营企业。工厂成立初期,职工只有19人,固定资产总价值5000余元;到1979年,工厂职工人数也只有31人,固定资产总价值为8000余元。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工厂所在地农村拥有的农机具数量急剧增加,所以工厂的业务十分繁忙,尤其是农机具的修理业务,更是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当地广大农民群众农机维护的需求,也为工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工厂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1984年,职工人数为42人,固定资产总价值3.2万元,工厂总产值18万元,利税总额4.1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620元;到1987年,职工人数为81人,工厂固定资产总价值增长到35.4万元,总产值增长到67.5万元,利税总额为12.9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接近3000元。一时间,工厂成为东港市的利税大户和明星企业,厂长刘某理所当然的是每年的先进工作者,而且多次推托、拒绝了东港县政府对其县工业局长的任命;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大批其他单位的职工通过各种关系调入企业。东港农机修造三厂1987年前基本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东港市农机修造三厂发展情况简介
年 份 1974 1979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职工人数(人) 19 31 35 37 42 61 73 81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0.5 0.8 2.1 2.6 3.2 14.6 26.7 35.4 总产值(万元) 1.2 2.2 3.6 8.9 18.0 29.3 46.8 67.5 利税总额(万元) 0.2 0.4 0.8 1.6 4.1 6.7 8.4 12.9 职工年均工资收入(元) 300 420 500 530 620 1050 2100 2850
评论:从东港农机修造三厂1987年以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3—1984年为第一阶段,1985—1987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工厂的各项经济指标都缓慢而稳定的增加,原因在于从1973年到1982年,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工厂的生产安排、职工人数、职工工资、应缴税金总额等基本经济活动都要服从县政府的计划安排,工厂实质上只是根据县政府的计划和行政命令采取行动的执行机构,自身并没有经济自主权。在第二阶段,无论从那个经济指标衡量,东港农机修造三厂都取得了跳跃性的飞速发展,这是因为:从1982年起,我国农村逐步大规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启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港农机修造三厂所在地的农村拥有的农机具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大多数是农民私人拥有或使用, 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上都不再拥有农机具,因而也不再承担各种农机具的维护和保养责任,转而主要由农民承担。虽然农民对自己所拥有或使用的农机具会尽量减少损害以降低维修费用,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农机具的正确使用经验和培训经历,所以还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了大批农机具的损害,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责任的转嫁,农民只有到东港农机修造三厂对农机具进行修理,并自己承担维修费用,这成为东港农机修造三厂巨大的市场机会和业务来源。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工厂的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加,在完成县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后,工厂可以自主地承揽其他额外业务,所得收入也大部分为工厂所有,职工从中也会获得不定数目的额外收入。因此工厂有积极性和可能性扩大业务范围,增加营业收入,以实现更大发展的目的。这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显然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国有企业的厂长还是由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他们的升迁、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韩专利审查高速路试点项目简介.pdf
- 串行分枝限界算法- 示例.ppt
-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环境的测量分析.pdf
- 中考年报.ppt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ppt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编制方案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pdf
- 为什么会触电.pdf
-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忧郁儿童忧郁之探究.pdf
- 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ppt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焦虑症患者的抗焦虑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 中国知网.pdf
- 从地理空间到复合式空间ξ - 师大地理系.pdf
- 从品牌社群成员相似性观点探讨社群公民行为之研究 - 电子商务学报.pdf
- 从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看英语教学中的“艺”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pt
- 从事休闲活动的动机面并提升工作效能及促进第二专长 - 昆山科技大学.doc
-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 - 心理学报.pdf
-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pdf
- 从抽象的所有权变动到处分行为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pdf
- 从文字符号反省夏、商、周之知识承传结构 - 通识教育中心.pdf
- 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促进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 - 图书情报工作.pdf
- 从新法到“新政” ——如何开启民办教育新时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