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必修三汉代儒学.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三汉代儒学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世官制: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 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 它肇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即“选贤使能”。考核能力的办法是“对策”: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问,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对策。皇帝根据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科举制: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起迄: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极 盛而衰于明清,1905年废除。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 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 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宋代科举仿行唐制,但在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录取 人数和考风考纪等方面做了很大改进,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 朱熹的集注为解释依据,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文章的格式严格规定为八股文。 明清时代的科举制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 义之下。 科举制使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 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 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 大作用。但也导致了士人知识结构的偏狭。 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时候: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逐渐复苏 成为正统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僵化不变、“圣经”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发展趋势 谈论神学 谈论现实问题 思想内容 政治显学、独尊 诸子学派之一 学派地位 维护专制集权 批判时政 与统治者关系 儒、道、法、阴阳五行等家 儒家 思想来源 天人感应 仁 理论基础 汉代新儒学 先秦儒学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③“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希望君主因为天降灾异而有所收敛, 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分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④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⑤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2、确立;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补充 * 二 汉代儒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 淳于越(左一)谏秦 董仲舒 孔子,淳于越和董仲舒都是儒学专业毕业,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在找工作时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吗?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屡次碰壁,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