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doc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364918101,lliuxingyu69@163.com)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课标领会: 1、通过对本课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展示文字、图片等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明确改革的内容,以及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等历史事件的意义,注意突出重点与难点。 3、引领学生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历史意义等,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以及改革成功的原因。可以在对比分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改革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本课分析】 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进步,因此要注意其与其他改革的共性与个性。北魏孝文帝改革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顺应历史潮流,从而稳定北魏统治,为隋朝的重新统一打下基础,而北魏创立的一些制度也为后世所沿用,如均田制。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创新的时代,更应该提倡北魏孝文帝元宏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也说明了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如今我国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课也提醒我们搞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说明了孝文帝改革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社会改革的原因;探究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嘎仙洞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自学丛书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填空,并在课本做好标注。二:课上自学:速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北魏崛起的原因?2、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3、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4、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5、孝文帝改革的目的?6、孝文帝改革的措施?7、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新课,来完成新课的预习。 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注意加强自学指导,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讲课时及时进行灵活把握和处理: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北魏陶俑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北魏生产生活特点——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生: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 师:而北魏主要从事什么生产为主? 生:游牧业。 顺势展示北魏太武帝拓跋珪的汉化政策: “……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魏书·食货志》 “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魏书·外戚·贺讷传》 “有左右长史、郎中令,左右近侍职,余官杂号,多同于晋朝”。 ——《魏书·官氏制》 拓跋珪“好黄老,数召诸王及朝臣亲为说之”。 ——《魏书》卷一五《毗陵王顺传》 问题引导:与自身原有生活状态相比,鲜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鲜卑人和中原人的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是不同的。而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就会出现相互融合不断影响的趋势,这就带来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一个重要概念:民族融合。 概念解释: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过渡:但是这种民族融合趋势并没有很好的持续下去,反而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3、鲜卑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展示材料:鲜卑的民族政策: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通典·边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