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社会学之三大理论学派-2.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社会学之三大理论学派-2

* * * * * * * * * * * * * * * * * * 功績主義(meritocracy) 帕森思(Pasons)主張教育的功績取向,認為教育體制可以根據個人的成就表現,給予不同的酬賞,站在立足點的平等上,以不同孩子的成就表現與個人努力表現,決定未來的社會位置 因此,教育也普遍塑造出一個提供社會流動與平等進步的形象,讓人們相信可以藉由教育體制來達到某種程度的機會均等。 功績主義(meritocracy) 結構功能論認為學校不但是社會化的機構,它也擔任著選擇和分配人才的功能。 學校教育的篩選機制依據功績主義,係以個人的能力做為依據,讓學生在公平機會的競爭下,被選擇、分配至社會各階層上。 功績主義(meritocracy) 因此,學校教育可以突破社會階級的壟斷,開放社會流動的機會,而消除了社會的不平等。 相反地,衝突論者指出,學校教育透過「才能」、「功績」促進社會流動只是一種假象,它利用此種假象合法化並再製了既存社會階級間不平等的權力支配關係。學校教育的選擇、分配機制,真正的決定因素是社會既存的不平等分工和地位關係,不是個人的「能力」。 教育優先區 政府為解決城鄉教育差距或某一地區特有的教育問題,對一些位處偏遠、地理環境特殊、交通不便、人口逐漸流失、班數較少、教師流動率過高等等文化不利地區的學校,運用中央教育資源予以重點補助,以期有效解決地區性的教育問題及平衡城鄉教育差距,讓「教育資源分配合理化」與「教育機會實質均等」之理想目標得以逐步實現。 教育優先區 教育優先區計畫達到以下目標: 積極充實文化不利地區之教育條件 積極積昇文化不利地區之教育水準 積極整合教育優先區多元化資源 提供積極差別待遇之教育支援策略調整增進教師教育觀念與專業精神 逐年擴大教育優先區計畫經費額度。 ※考題 (C)從「機會」而非「條件」或「結果」的均等而 言,下列何者是評估教育機會均等的最適當 指標?(A)在學率(B)升學率(C)就學率 (D)輟學率。 (A)帕森思(Pasons)主張教育的功績取向,認為教 育體制可以根據個人的成就表現,以不同孩子 的成就表現與個人努力表現,決定未來的社會 位置。請問是屬於哪一種理論?(A)和諧論 (B)衝突論(C)符號互動論(D)詮釋現象學。。。 學校組織結構 代表模式以韋柏「科層化體制」最為有名,特色如下: 1.分工是為遂行組織目標 2.唯才任用 3.階層體制分明 4.抽象規章體系 5.照章行事 6.只有公事往來 以科層化模式來看學校組織 第一、勞工功能分工 第二、任用皆依能力、資格、法定任聘程序辦理 第三、教學與行政系統職位層級分明 第四、依程序辦法規章行事 不盡適用科層化體制之理由 第一、學校組織目標不如工商企業組織明確 第二、學校組織工學歷程不完全容觀評鑑,要將教學工作完全制為程序,使教學人員完全照章行事於工作,諒無可能 第三、教育工作重在全人教育目的的達成,而科層化侷限於理知的基礎上,倘貫徹此體制,將有礙於全人教育理想之完成 不盡適用科層化體制之理由 第四、學校以教師為主角,行政人員提供支援,倘依科層化體制,師道將難以存在,此體制與我國文化傳統相違背 第五、適用於大型組織,如用於郷村學校較不適合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課程結束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社會學」概論 修改自周新富老師簡報 教育社會學重要理論與議題 主要學派--結構功能論、衝突論、符號互動論 重要議題 1.社會化 2.社會階層(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3.社會變遷 4.學校文化 5.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社會學:三民書局(陳奎憙) 目次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教育社會學理論概要 第三章:社會化與教育 第四章:社會制度與教育 第五章: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第六章:社會變遷與教育 第七章:社會問題與教育 第八章:學校組織特性的分析 教育社會學:三民書局(陳奎憙) 第九章:學校組織的社會環境 第十章:班級社會體系的分析 第十一章:班及社會體系中的師生關係 第十二章:青少年次文化 第十三章:教育專業與教師社會地位 第十四章:課程的社會學意涵 第十五章:教育社會學的展望 教育社會學的定義與分類 (一)教育社會學之定義 探討及瞭解教育和社會的關係;例如:教育與社會變遷、社會階層、族群、性別、文化、政治、經濟的關係 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及概念(社會體系、社會功能、社會組織……)探討與分析教育課題,並解決教育問題;例如:教育功能、教育政策、學校組織與文化、班級社會體系、課程與教學、以及教育專業等等。 總而言之教育社會學是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實社會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