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畏惧症的治疗与预后
P171 圖5-2 恐懼迴路中有許多神經傳導物質與焦慮症有關 丘腦 中央中繼站--?視覺皮層 輸入信號 -警報-訊號傳遞-更全面的評估信號 -杏仁核-焦慮的信號,腎上腺激素釋放恐懼 * * * * 共同症狀:重複不想要的想法和檢查的行為。 * 提醒專業人員 症狀是表面 * * 腦中滿是害怕自己患有重症的想法。DSM診斷上:恐懼持續六個月,無罹患其它重病。(慮病與慮病症) 久慮成病,常伴隨焦慮症或情緒障礙。有學者斷定此非獨立疾病,而是其它疾病的症狀。(Noyes,1999) 無法清楚與體化症劃分。體化症:長期抱怨身體有病。慮病症的患者則憂心他們的症狀是重症的徵兆。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腦中滿是害怕自己患有重症的想法。 儘管醫學再三確定,這樣的念頭還是盤據在心頭。 無法以妄想症或身體畸形障礙來加以解釋。 症狀至少持續六個月。 症狀引起顯著的苦惱或功能性受損。 DSM-IV-TR的慮病症診斷標準 對身體感覺的過度放大及錯誤的解釋,這包含對疾病的本質及症狀意義的誤解。 個體對生命的不安全感、懼怕疾病。 特殊的生活事件或壓力引發焦慮或憂鬱而合併有生理症狀。 生病的角色對自身帶來附加的利益。 不當的醫療處置或解釋。 與罪惡感有關。 慮病症的病因 一種愛自己的表現,也就是說將愛的對象轉移到自己的部份器官上,而形成過度專注於自己身體狀況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得到照顧和愛,因此慮病就像愛的訴求或呼喚一樣,也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有些學者則認為慮病所要表達的是憤怒,是把對別人或自己的攻擊性壓抑下來而造成的,它同時樣也是失落、孤獨以及愛被拒絕的結果。 自律神經過度興奮。 慮病症的病因 處理的不是疾病,而是恐懼。 CBT認知行為改變,主在降低過度關心自己身體的感覺、質疑這些感覺的負面想法,並勸患者打消再找醫生確認病情的想法。(Warwick,2001) 治療的行為:避免反覆健康檢查、增加促進健康的活動、減少尋求治療的想法。 支持性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慮病症的治療 多重、反覆出現多處生理不適應症狀,但卻沒有明顯的生理解釋。個體持續尋求治療。 例如頭痛、胃病、四肢無力、沒有胃口、頭昏眼花、全身酸痛等症狀,次數相當頻繁,有時多的讓家人、朋友不堪其擾。 常會伴隨許多行為及人際問題,如:逃學、工作不佳、婚姻狀況。 常見的共伴疾病:焦慮症、情緒障礙、物質濫用、人格障礙和轉化症。 可能致病原因:把心理的焦慮、壓力轉移到生理表現。 體化症(somatization disorder) 身體不適的症狀已有數年之久 至少出現四種疼痛的症狀,且至少有兩種是腸胃道症狀、一種性方面症狀及一種偽神經性症狀。 並非是生病或是個體曾經歷過疾病而出現的症狀。 症狀引起顯著的苦惱或功能性受損。 DSM-IV-TR 的體化症診斷標準 體化症病人常忽略、甚至逃避「自己所感覺的身體不適,可能是由心理衝突造成的」這項事實,而專注於自己的訴苦和抱怨上。 轉移重心,減少專注自己的生理症狀。 放鬆訓練、生物回饋法對治療體化症有幫助 認知行為治療師常將焦點放在解決與體化症相關的社交重點上。 行為療法能減少對「扮演病人角色」的依賴。 體化症的治療 最明顯的症狀是突發性感覺、運動系統方面的異常,如突然癱瘓、失明、肢體抽搐、不能說話等等,且病人只會透過其中一種症狀斷斷續續發病,不可能演變成多種症狀交替出現。 運動異常:如手腳巨大的震顫,尤其是有人注意的時候;或類似癲癇的抽動,又稱假性癲癇。(舞蹈症) 感覺異常:手腳麻木或癱瘓、昏倒;視力嚴重受損或全盲、喪失發音能力、喪失嗅味覺。 心靈重創的祕密出口─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 轉化一詞由Freud首先提出,他認為焦慮與心理困擾會轉化成生理症狀。 常共同併發第一軸疾病→重鬱症、物質濫用、人格障礙、最顯著是邊緣型和戲劇型。 轉化症的另一項特徵是患者對他所發生的身體不適並不會特別去關心,甚至非常冷漠的對待。 患者多數發生在25歲以前,女性居多。 例子:歷經重大災害者、疫苗施打後癱瘓、南哥疑壓力造成失聰。 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 一個或一個以上影響運動或知覺功能,且指出可能是神經疾病或其它疾病的症狀。 症狀與苦惱或壓力有關。 症狀不是蓄意產生,且無法解釋為其它疾病的症狀。 症狀顯著引起患者苦惱或造成功能受損,或應以醫學檢驗來加以評估。 DSM-IV-TR 的轉化症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的資料顯示,其形成的原因,多半來自突然間的創傷,讓人心裡累積著強烈的痛苦卻又無從宣洩,為了消除這些突然造成的焦慮和壓力,於是轉化成身體上的症狀來表現,以舒緩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痛苦。 此外,也能藉由這些異常的舉止行為,來博取身邊人的關心或懲罰傷害自己的人。 轉化症致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