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章人格与文化第一节文化背景中的自我一个人和一大帮朋友玩足球.ppt

第七章人格与文化第一节文化背景中的自我一个人和一大帮朋友玩足球.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人格与文化第一节文化背景中的自我一个人和一大帮朋友玩足球

第七章 人格与文化 第一节 文化背景中的自我 一个人和一大帮朋友玩足球,由于A的连续进球,他所在的球队赢了。之后,他的感受有区别吗? 在美国,他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十分高兴。尽管他并不想吹嘘自己是个英雄,但他的自尊因此而大大提高。 在日本,他因为自己的球队表现出色而自豪。尽管如此,他还是仔细思考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东方人和西方人心理上自我概念的差异 在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浓厚,自尊是建立在个人成功和出色表现基础上的。对美国人来说,自我鼓励是获得高自尊的有效途径,并倾向于夸大成功而忽略失败和错误。 在亚洲文化中,如日本和中国,人们强调的是集体和人际互动。对他们来说,自尊来源于自己属于某个社会集体,这种归属感是自尊的基础。因此,亚洲文化中的人更倾向于自我批评,通过改正个人的错误来提高集体表现。当集体胜利了,个人便自我感觉良好,增强了自尊。 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彭耽龄,2001)。 第一节 文化背景中的自我 两个问题: “你是谁?” “你是个怎样的人?” 自我概念包括所有有关“你是谁”的观念、知觉和感觉。它是你脑中对自身人格的图画。 一、自我的文化结构 1.自我与社会关系 库辛斯在1989年报告了一项研究,在研究中进行了20项陈述测验,要求被试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回答20次。美国学生的回答中包括很多特质描述,而日本学生包括更多的具体行为。 2.自我的成分 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中,人们更加关注私人自我的信息,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集体自我的信息。 库查巴莎在关系自我和分离自我之间进行区分: 在具有“情感和物质相互依赖的家庭模型”的社会中会产生关系自我。这样的社会通常是传统的农耕经济社会,具有集体主义的生活风格;不管是在疾病面前,还是为了能够安度晚年,家庭成员都必须互相依赖。 具有“互相独立的家庭模型”的个人主义西方城市环境中会产生分离自我。家庭成员即使不在一起居住,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库查巴莎还区分了第三种自我,这种产生于“情感相互独立的家庭模型”的自我叫做“自主关系自我”,只见于集体主义国家的城市环境中。这种自我除了在物质上越来越独立,社会化也更加自主,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依然保持情感的互相独立。 二、自尊与文化 第二节 跨文化特质 1、艾森克人格量表的跨文化测量 2.“大五”因素模型与文化 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因此研究者经常称之为“人格的海洋”。 这五个因素是: (1)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2)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等特质; (3)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克制等特质; (4)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神经质的人紧张,而情绪稳定的人安心、放松; (5)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二、气质与文化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彭耽龄,2001)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条件作用的个体差异的观察,提出了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三、民族性格 我们经常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些国家的人具有某种特征。 四、人格与环境 第三节 意识改变状态与文化 一、什么是意识改变状态 人们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下,会体验到不同寻常的意识状态。 这些诸如神秘体验、冥想、催眠、恍惚和着魔等的现象一般叫做 意识改变状态。 意识改变状态区别于“正常”意识状态的特征如下: ①思维改变; ②时间感紊乱; ③ 失去控制; ④情绪体验改变; ⑤身体形象改变; ⑥知觉扭曲; ⑦意义或重要性改变(抬高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⑧难以言喻的感觉; ⑨感觉活力恢复; ⑩高度受暗示性。 意识改变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诱发方式来分类: ①使用迷幻剂, ②环境刺激诱发及刺激剥夺, ③感觉轰击和身体过度疲劳。 二、意识改变状态与文化 催眠与文化 催眠状态就是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向发生变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