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名高中学生对生态课程兴趣的探讨
護專學生化學學習壓力源之探討
歐姿妤1 梁偉明2 黃貞觀3
1,3耕莘護理專科學校
2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
(投稿日期:93年1月13日;修正日期:93年3月9日;接受日期:93年3月11日)
摘要前言
D. L. Bentley (1991)研究中提到女學生所感受到的壓力感較男學生為高,但L. A. Bentley (1991)男女學生所感受到的壓力感是無顯著差異性,且大專學生的壓力源有對考試和成績的焦慮、在公眾面前說話及與異性交往的問題。有些國外學者認為壓力有助於學業成績的改善(Ovcharchyn, Johnson Petzel, 1982),有部分學者認為壓力對學業成績有負面影響(Dembroski MacDougall, 1982),而Meisenhelder(1978)則提出高壓力與壞成績彼此間具惡性循環的關係。Anderson 和 Yuenger (1987)研究發現父母親與兒女缺乏情感的接觸以及過度的控制會造成極高的壓力感。L. A. Bentley(1991)、Whitman(1984) & Hayes(1992)的研究提出學生會因就讀科系的差異而知覺到不同的壓力源和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有些研究提出年級高低與學習壓力之關係,如學習壓力中的行為困擾、應付考試、學習興趣、學習意願的高低和對教師態度的好壞會隨著年級增加而減小(甘夢龍,1993;曾肇文,1996),但吳明隆(1996)針對整體學習壓力而言,年級越高壓力越大。學者提出教師的教學行為、態度、課堂上的稱讚與鼓勵對學生學習壓力之學習認知、學習過程與學業成就有正相關(吳明隆,1996;孫敏芝,1995;林宜貞,1994;黃明月,1988)。部分研究提出父母管教態度與學習壓力有顯著正相關,若父母的教育態度與管教方式為關懷、鼓勵、讚美及良好的親子關係則學童的學習成就動機、學校生活及社會適應則較好(吳明隆,1996;陳美芬,1995;陳韻如,1993;蔡玉瑟,1996)。
綜合以上研究者提出學生的學習壓力源,總括可歸納為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等相關因素,但每一位學生對壓力源的感受程度不同,且因個人因素、學習狀況及內、外在環境的差異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有不同的壓力感產生,故亦需更進一步之質性研究加以深入探討之。
參、研究目的
學生學習過程的壓力源來自於個人身心、家庭、課業、考試、同儕的相處及個人未來前途等問題,學生面對這種種壓力,時時處於衝突與挫折的情境,所以教師及相關人員必須教導他們如何作選擇及作決定,以協助學生有效解決壓力與情緒之困擾,增加其對自我的自信心。所以本研究想瞭解護專學生化學學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源。由上述所描述的研究動機及文獻探討,將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分為下列幾項:
1.探討學生化學學習的壓力源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2.根據研究的發現與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父母、教師及相關的輔導老師等,從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參考。
肆、名詞定義
1.學習壓力(to learn pressure):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不安、痛苦、懊惱、煩躁與憂慮等事物或學習活動之情形。
2.學習壓力源(pressure fountainhead):指學習引起壓力的刺激來源。
3.護專學生:指台灣地區北部某護理專科學校之護理科二專日間及在職專班部一年級學生,日間部學生入學資格為高級中學及護理相關高級職業學校畢業,經入學資格考試錄取者;在職專班部學生入學資格為高級中學及護理相關高級職業學校畢業,持有相關工作服務三年期滿之證明文件,經入學資格考試錄取者,利用夜間上課。
4. 化學學習:指台灣地區北部某護理專科學校之護理科二專日間及在職專班部一年級學生修讀化學課程學年平均分數低於60分者,採用課本為作者及相關老師專為大專學校醫護相關科系學生使用之教科書。
伍、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qualitative research) 之深度訪談法,以自行設計之低結構性訪談綱要之開放性訪談,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在自然的情境中由學習者提出以個人主觀的學習想法及對學習經驗的分享,將訪談過程及內容寫成記錄,再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學習者對學習化學課程的壓力源之感受。研究對象為北部某護專學生,修讀化學課程之二專一年級學生。
一、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時儘量保持自然的情境,經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者的觀察,利用語言及非語言之方式表達,在教學情境下,透過師生之互動,洞悉到學習者對學習化學課程之壓力,進一步作深度性之訪談,學習者即是教師教授班級的學生,故藉教學者之授課過程實地觀察及個別訪談。在訪談前,先取得有修讀化學課程的學生同意後,在約定訪談之地點與時間進行訪談,取得學習者的同意書並且同意在訪談時將內容錄音同時以紙、筆協助記錄以方便收集資料,資料收集長達三個月,每位同學至少會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