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管理ecosystemmanagement也有学者称之为eco
生態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也有學者稱之為eco-management),20世紀70年代起源於美國,90年代成為研究和實踐的熱門。但由於自身的複雜性,生態管理無論是作為理論還是實踐至今仍處於發展中。生態管理的理論基礎非常廣泛,它跨越了生態學、生物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和系統論等學科領域。不同的機構和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給出了關於生態管理的定義,下面僅舉比較有影響的幾種: 1、美國土地管理局把生態管理定義為通過生態學、經濟學和社會學原理的相互作用來以一種能保護長期的生態持續性、自然多樣性和景觀生產率的方式對生態和物理系統進行的管理。 2、美國森林服務局從森林管理的角度定義生態管理為:自然資源管理的一種整體性方法,它超越了森林的各單個部分的分割性方法,融合了自然資源管理的人類學、生態學和物理維度,目的是獲得所有資源的可持續性。 3、Robert C.Szaro等人認為:生態系統管理是這樣一種方法,它試圖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為人們與其生活環境的互動來參與製定可持續的方案,目的是修復和維持健康、生產率、生物多樣性和全面的生活。 4、Peter F.Brussard等把生態管理定義為,以這樣一種方式來管理不同規模的地區,目標是在生態系統的服務和生態資源得到保護的同時,維持適度的人類使用和謀生選擇。 5、環境保護機構(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的定義:生態管理就是在修復和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可持續性和生態多樣性的同時支持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6、Overbay把生態管理定義為,仔細和熟練地使用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和管理學原理到生態系統的管理中去,目的是在長期內生產、修復或維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用途、產品、價值和服務。 7、Robert T.Lackey認為生態管理就是運用生態學和社會的信息,選擇和限制在一個得到定義的地理區域及一個特定時期裡獲取想要的社會利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生態管理的定義歸納為:運用生態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跨學科的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管理人類行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圖平衡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衝突,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管理是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雖然目前它還不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共性的認識。首先,它強調經濟與生態的平衡可持續發展。其次,它意味著一種管理範式的轉變,即從傳統的“線性、理解性”管理(似乎對被管理的系統有全面、定量和連續的了解)轉向一種“循環的漸進式”管理(又叫適應性管理),即根據試驗結果和可靠的新信息來改變管理方案,原因在於人類對生態系統的複雜結構和功能、反應特性以及它未來的演化趨勢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所以只能以預防優先為原則,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損失。再次,生態管理非常強調整體性和系統性,要求認知到所有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純粹的人類中心主義或生物中心主義都是片面的,它們是兩個極端)——個體和社會都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及生態系統內各組成部分彼此問的複雜影響,要用整體論和系統的思想來指導經濟和政治事務,謀求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穩定和持續的發展。最後,生態管理強調更多公眾和利益相關??者的更廣泛的參與,它是一種民主的而非保守的管理方式。 [編輯]生態管理的提出 管理學的理論一經形成,就將對人們的管理思想形成慣性的思維模式。儘管在如今管理叢林的思潮中,各種管理理論層出不窮,但這些思想和理論在管理實際中總是不自覺地陷入某種理念的束縛中,在已有的管理學理論中,仍乎即使是有再多的再精彩的理論仍然無法解決生存、競爭與生態發展問題。要根本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不只是滯溜在管理的各種因素、技術、手段等層面上,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管理理論的層次上重新審視、變革和更新。 正是鑑於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對組織的影響,我們才試圖用生態學的思維範例來刷新、指導組織管理理念的變革。我們循著這種思路來考慮,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深層次上更新目前的管理理念(我們姑且稱為“生態管理”,儘管還不十分成熟),但是,我們認為生態管理至少可以建立在對人的兩個基本價值假設基礎上。 1、人性的基本假設。首先,人是管理的主體,也是管理的客體。以人性的善惡為價值觀形成管理思想的基本理論出發點,中國有主張人性善而倡仁政德冶的儒家,主張人性惡而倡法制刑治的法家,西方有主張人性惡的X理論、主張人性善的Y理論,諸多管理學家提出了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全面人等多種人性假設。管理思想家之所以關心人性問題,這是因為管理活動的主要對像是人,而對人作怎樣的人性判斷便決定了管理設計。在人類進入生態時代的今天,我們不揣冒昧地在生態世界觀的指導下提出迥異以前的人性假設——“生態人”的概念。這個假使我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