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审美范畴——崇高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审美范畴——崇高论

第七章 审美的范畴—“崇高”论 ; 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如果依据美的表现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分类,则可以分为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也被称作美学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的最一般和最本质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下面我们讲“崇高”这个审美范畴,下一讲讲“悲”这个审美范畴。 ;希腊诗人荷马曾经创作两部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由于年代久远,荷马创作这两部史诗的确切日期已经无从查考。 公元1世纪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比较这两部史诗时,认为《伊利亚特》创作于荷马才华全盛的时代,而《奥德赛》则是荷马晚年时期的作品。原因是,《伊利亚特》全篇生意蓬勃,而《奥德赛》以叙事为主,“这是暮年老境的征候”。“在《奥德赛》里,你可以把荷马比拟落日,壮观犹存,但光华已逝了。” 朗吉弩斯因此诗意地将仍然壮观、却不再热情的《奥德赛》比作“退潮的沧海”。;荷马;;电影《特洛伊》剧照;一、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1、崇高的特征;溪流;溪流;海洋;火;火山;;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朗吉弩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比如,《论崇高》里通篇充满了对意志远大、激越高举、慷慨磊落的人格的赞赏和对和琐屑无聊、心胸狭窄、墨守成规的人格的鄙夷。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一部修辞学著作,希腊罗马的修辞学不是现代意义上关于作文的艺术,而是关于公开演讲的艺术,讲究语言的自然、简洁、严肃和崇高的风格。 ; 修辞学的传统主要注意形式,而朗吉弩斯提出的崇高更加重视精神状态、表达的真诚和力量,这体现他对于同时代修辞学家的超越。当然,朗吉弩斯并不否认表现崇高的方式、规则的重要性。 ;2、崇高的效果; 这段话表明,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 ;朗吉弩斯关于崇高效果的观点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18-19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写道:“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黑格尔(1770~1831) ;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西时,或者感到恐怖,或者惊奇,或者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丧魂落魄。”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朗吉弩斯提出艺术中的崇高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狂喜,让人惊奇,这是贯穿《论崇高》全书的一条主线。他写道:“天才不仅在于说服听众,而且也在于使人狂喜。凡是使人惊叹的篇章总是有感染力的,往往胜于说服和动听。因为信与不信,权在于我,而此等篇章却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能征服听众的心灵。”这里,朗吉弩斯是超越了希腊美学的传统的。崇高的目的不是净化,不是摹仿,也不是理智的说服。; 朱光潜先生对“狂喜”做出了解释,狂喜“是指听众在深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 ;朱光潜先生 (1897—1986);对人的感情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是朗吉弩斯评价不同作家或者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的优劣的首要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他评价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尽管荷马是朗吉弩斯最钟爱的诗人,但他仍然认为《奥德赛》不如《伊利亚特》,原因在于前者不如后者那样能够激发磅礴的热情,让人惊心动魄。; 根据同样的标准,朗吉弩斯对希腊雄辩家狄摩西尼和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进行了比较。我们知道,西塞罗是罗马第一雄辩家,然而朗吉弩斯认为他不如狄摩西尼。; 他认为,西塞罗铺张,狄摩西尼崇高,铺张以数量和广度见长,崇高则以强度和深度取胜。也就是说,西塞罗的论证也许是长篇累牍,旁征博引,看似雄辩,而狄摩西尼的演说字字珠玑,具有深度和强度,往往是一语中的,引起人的强烈共鸣。; 对此,朗吉弩斯作了很形象的比喻,说西塞罗的雄辩如“野火燎原”,四面八方地燃烧,广度有余,力量、速度和深度不足。狄摩西尼的雄辩“宛若电光一闪,照彻长空”,能够产生雷霆轰击的效果。 ;西塞罗;;既然崇高的效果是“不可抗拒的”狂喜,是人的理性所不能把握的,是感性的一种感情,因此朗吉弩斯就承认了它是非理性的,这相对于从希腊罗马美学中培育出来的审美知觉的理性主义理论是一种偏离。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