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光学多普勒层析术在脑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pdf

光学多普勒层析术在脑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学多普勒层析术在脑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 G 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7 年 第 37 卷 增刊 80~85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光学多普勒层析术在脑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①∗ ② ① 丁志华 杨 勇 孟 婕 (①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27; 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杭州 310018) 摘要 光学多普勒层析(optical Doppler tomography, 简称ODT)技术为检测微米 级血管的血流速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以颅脑开窗的大鼠为实验模型, 以电刺 激和药物刺激为手段, 基于自行研制的 ODT 系统实时检测大鼠脑部感觉皮层细 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ODT 可以观察到血流速度在刺激组和 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变化, 因而证明了ODT 用于脑微循环研究的可行性. 较传统的 超声多普勒技术, ODT 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在脑微循环研究尤其是微米级血 管的血流速度观察方面,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学多普勒层析术 脑微循环 血流速度 电刺激 药物刺激 脑微循环机制研究是当前国际神经科学/影像学/微循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如应用生理学 杂志(J Appl Phys)于2006 年出版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期就脑微循环机制的热点研究作了 3 个专 题讨论[1]. 从理论层面, 脑微循环, 尤其是神经——血管耦联过程, 是现代脑功能成像如fMRI 和PET 的生理基础[2,3] ; 从临床和基础医学层面, 脑微循环失调与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 病(如脑缺血、高血压和老年痴呆等)密切相关, 脑微循环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这些与脑相关 [4,5] 疾病发生的机理, 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为相关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 脑微循环机制研究的应用方法之一是通过成像技术. 由于皮层细动脉的血流响应, 在时 间上为毫秒级, 在空间为微米级, 血流响应的这两个特点要求在体成像技术的时间分辨率达 到毫秒级, 空间分辨率达到微米级. 但目前传统的成像技术都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如 fMRI 和 PET 等成像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比较低, 超声多普勒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只能 测定毫米级血管的血流响应, 还无法测定微米级血管的血流响应. 而最新发展的光学多普勒 层析成像技术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都能达到要求. ODT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6]和多普勒 流速仪的成像技术, 它融合了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 是国际的前沿技术. 其优点是超高分辨 率、超快成像速度、非侵入、非接触和无辐射损伤. ODT能够实现对高散射组织内部的血管分 收稿日期: 2007-05-20; 接受日期: 2007-08-2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6AA02Z4E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 号: NCET-04-0528)和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资助项目 * E-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