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失败的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商失败的原因

清道光以降,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徽商衰落,不少前辈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研。有学者指出,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法改为票法,使得徽商主体一败涂地;主观原因是徽商昧于大势,未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历史所淘汰。有学者认为,徽州商帮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清朝封建政府和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之间的战争,乃是加速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另有学者指出,徽商在享受封建政权许多优惠的经营条件和特权同时,更受到封建政府的压榨勒索,加上各种捐输、急公济饷及灾赈、报效等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了徽商趋于衰落。还有学者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指出徽商衰落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在商品落伍和市场萎缩两个方面,认为徽商兴于长江三角洲,最终亦衰于长江三角洲。[1]诚然,导致徽商衰落的原因应该有多种。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都很独到,值得肯定。其实,很多徽商在业贾致富后弃贾从儒,更为甚者,徽商普遍地让其子弟专习儒业,以至儒而不贾。因此,笔者认为,大批徽商及其子弟后代“由贾入儒”,也是促使徽商趋于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由贾入儒:众多徽商的终极关怀 随着财富资本的不断增多,身处“四民之末”的徽商,其内心深处那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就愈发强烈。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使得徽商视“业儒入仕”为独尊。在经商致富后,很多徽商就不愿意再业贾了,他们或自己“弃贾从儒”,或教育子弟“儒而不贾”。 1、“弃贾从儒” 这也可称之为“先贾后儒”。不少徽商致富后,自己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对他们来说,经商不过是为自己或子孙业儒仕进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弃贾业儒或由贾入儒。如清初休宁人汪錞经商十余年后,“复习举子业,读书江汉书院”,后来一举登第,“擢吏部文选司主政”。[1](卷6人物·宦业)江登云,清康乾时人,16岁随兄外出经商,虽大获成功,却殊不自得,决心要“为国家作栋梁材”,终于弃贾业,入武庠,“连第进士,膺殿廷选,侍直禁卫”,官至南赣都督。[2](卷9)又如清黟县商人汪廷榜,少时业贾至汉口,“见船楫相蔽数十里,江波浩淼,忽心动曰:‘文之大也,有如此乎!’”“归而读书,能深思”,后读书于钟山书院,通算学,最后“中乾隆辛卯第二名举人”。[3](卷6人物·儒行)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安盐商程晋芳,在商人们争相豪侈的时尚下,他却“独愔愔好儒,罄其赀购书五万卷,招致多闻博学之士,与共讨论。”后乾隆皇帝南巡,程晋芳献赋,授内阁中书,再举为进士,最后“议叙改翰林院编修”。[4](P295)袁枚称他“束发愔愔便苦吟,白头才许入词林。”[5](第3册程鱼门《刘姬行》)程晋芳一生主要从事着“儒业”,堪称是徽商中“弃贾从儒”的典型代表。 另外,徽商“好儒”、“入儒”的基本倾向也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同。明代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卷五十二中总结道:“新都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总的看来,明清商人贾有所成,“宁弛贾而张儒”,反映了徽商对儒业功名的不倦追求和终生向往。 2、“儒而不贾” 这主要是指一些徽商业贾致富后,就不再让其儿孙后代从商业贾了。他们把自己挣来的钱财用于培养子弟的业儒入仕上,这些徽商的子弟后代也许从此就不再服贾了。那么,在这些不同代人的徽人之间就表现为一种“由贾入儒”的特征。 明初休宁人汪昂,“初业儒,已而治鹾于江淮荆襄间……愤己弗终儒业,命其仲子廷诰治书,隆师备至。日以望其显名于时,以缵其先世遗烈)歙县人江珮,“未为儒,去而从贾,非其志也,……尤专意程督诸子修儒术,延师课业不遗余力。”当他的弟弟应试不利,想弃儒从贾时,他则训导其弟:“夫农之望岁,固也,奈何以一岁一不登,而辍耕乎?且吾业已悔之,汝复蹈吾悔耶?”其弟发愤,终于考取进士。铭)歙县许晴川也是“五子咸延名师以训”。)更为甚者,黟县舒大信“置屋十余楹为族人读书地”。)婺源人程世杰独立重建“遗安义塾”,“使合族子弟入学”。[11](卷33)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徽商致富后,如果自己不能“从儒”,则把“业儒仕进”的希望寄托在兄弟子侄身上,令他们专习儒业,以求入仕居官。从而使这些徽商的子弟后代大都走上了“儒而不贾”的道路。 那么,导致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仅就自己的见解探析如次。 1、经商已富,不贾无忧 徽人之所以外出经商,以至形成闻名遐迩的徽州商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这里“地狭人稠”、“土不给食”,徽州人必须“以贾为生意,不贾则无望”。因此,在徽州,“人到十六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他们都将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