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义市高阳镇东曹小学简介
孝义市高阳镇东曹小学简介
地理位置
孝义市高阳镇东曹小学座落在高阳镇东曹村,位于高阳镇西部边陲。东临省道340线,西靠下堡镇,北枕孝柳铁路与汾阳接壤,南望神安村。毗邻高阳农业园区,距市区15公里,属丘陵台塬地貌。东曹拥有丰富水资源和优质煤田。
村志校史:
东曹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相传北魏时便有曹村,本村因曹姓人家居多而得名。曹村有“东西无二里,南北四道沟”之说。意思是曹村原为同一个村庄,村庄虽小但沟壑纵横。历史上曹村先有西村,后有东村,后人随之称为西曹,东曹。在农业学大寨修建千亩蓄水池时,当地人在古墓中发现两枚“曹耄通宝”的铜钱,经考证曹耄为曹操后人。据传说曹村从未下过冰雹,故后人有“天不灭曹”之说。
文物古迹:
东曹村东有玉皇楼,西有五岳庙,北有教场,南有鱼池〈古泉眼〉。村中现存普照寺一座,为元代建筑,雨姑庙一座,其余均在文革中被毁。教场相传为隋朝义将尉迟恭演武场。
故事传说:
据《孝义县志》载,唐太宗贞观年间赐永安为孝义,孝因有郑兴孝母而得名。义因有义虎报恩而得名。义虎的故事发生在县城西。西曹村位于城西,历史上曹村树木茂密,依山傍水,沟壑纵横,泉水淙淙,适宜老虎栖息。西曹村又有山君庙(山君指虎,即山神)福虎岗,虎刨泉。据此推测历史上曹村曾有老虎栖息。
隋朝义将尉迟镇守白壁关,屯兵六壁,运筹帷幄六壁头、席家会,驻扎南营、前营、后营。盘粮村为后方粮仓。曹村则位于古代六壁中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尉迟恭起兵高阳,反隋投唐。因此,唐太宗赐名孝义亦又有称颂尉迟恭深明大义之意。
办学历程:
旧社会,校址位于普照寺内的五间窑,学生多为富家子弟,坐炕桌读书学习,先生工资用小米顶替。
教书先生:田春礼(中医院常务副院长田雨河之父)下堡田家庄人,旧社会教书先生。行医为主,教书为辅。田先生医术精湛。据说,只开六味药,便可药到病除。后人称田先生为“六味药先生”。当时校址在玉皇楼,学生有二三十人,先生工资用小米代替。
百年沧桑,薪火相传。解放后东曹学校七迁校址,先辈们呕心沥血,艰辛办学。
东曹小学解放后是一所初级小学,全校仅有两位教师,三四十名学生,学校设在普照寺。当时的复式班,教室光线很暗,没有桌凳。学生自带小板凳上学。用石板当纸石笔写字。1955年学校从普照寺搬迁至玉皇楼古庙中,学生基本有了三人桌上课,但办学条件依然很差。1958年到1960年学生逐渐发展到五十多人,1964年我校从玉皇楼搬迁至柏泉庵,1965年我校由初小发展为高小。1967年我校扩展为七年制初中,教师由二人发展为五人。学生有百余人。1970年第一届初中生毕业,当时教学质量高,人才济济。1972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加,狭窄的校舍已容纳不下,学校从柏泉庵搬迁至雨姑庙。雨姑庙校址位于村南河边,惠及周边神安村,东西曹村三村学生。1972年至1976年属于我校鼎盛时期,学生众多,名师众多,教学质量在白壁关联校十六所初中名列前茅。文体人才全县有名。第二课堂活动活跃,课程全部开设,学工学农是本校特色。1980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初中合并至高阳。我校由七年制变为五年制。1985年学校由雨姑庙搬迁至大队饲养处窑洞。学生有一百二十多人。1993年村委兴建平房校舍,从此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1年村委斥资80余万元新建二层教学楼,师生住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冬季告别了煤烟炉子,供上了暖气。2003年学校改制为六年制小学。
历任校长:
王秉昌 东曹七年制创办人(1968——1970)年在任 中阳楼西关人
孝义县第一届速师毕业,后任高阳小学教导主任。邀旧城同乡曹世英女士共同创办东曹七年制初中。在东曹工作二年后因肠梗阻病休后调至兑镇高中,从事后勤工作。校址位于柏泉庵。
郭希禹 1971年在任 下堡镇南头人
在东曹初中工作一年后调至兑镇初中,后调至太原太钢子弟学校任教。
李渊鼎(1972——1975)年在任 高阳镇西曹村人
太原师专化学系毕业,在任期间利用文革中拆除的庙宇砖头,兴建学校,建教室两间,1—7年级班班有教室,有教师10名。任期内教师用功学生吃苦教学质量在白壁关联校16所初中名列前茅。动员师生在校园内栽培花椒树,卖花椒补贴学校经费。服务区涵盖东西曹村、神安村,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当时校址迁至雨姑庙。1976年李渊鼎抽调工业局筹建磷肥厂,水泥厂。后任孝义磷肥厂负责人。
赵林春(1978—1983)在任 下堡镇南头人
简师学历,工作经验丰富,踏实勤恳。在任期间初中合并至高阳后调至临水小学工作。
张立义(1984—1988)在任 下堡镇南头人
简师学历,在任期间校址迁至大队饲养处,主持修建一座教室,后工作调动。
郝兴发(1988—2001)在任 高阳镇东曹村人
初中文化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