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

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 目 录 1 绪论 1 2 设计资料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地质水文资料 2 2.3 气象资料 2 2.4 其他资料 2 2.5 建筑做法 2 2.5.1 墙身做法 2 2.5.2 屋面做法 2 2.5.3 楼面做法 2 2.5.4 门窗做法 2 2.5.5 其他做法 3 2.6 设计说明 3 3 结构布置及结构选型 3 3.1 结构选型 3 3.1.1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3 3.1.2 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 3 3.2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 4 3.3 梁﹑柱惯性矩、线刚度计算 4 3.3.1 梁,柱惯性矩 4 3.3.2梁线刚度 5 3.3.3柱线刚度 5 4 荷载统计 5 4.1 恒载统计 6 4.1.1屋面板恒载 6 4.1.2楼面板恒载 6 4.1.3梁自重 6 4.1.4 柱自重 6 4.1.5 墙自重 6 4.1.6 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7 4.2 活荷载统计 8 4.2.1 荷载分类 8 4.2.2活荷载分布情况 8 4.2.3 活荷载计算 8 4.2.4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9 4.3 风荷载计算 9 5 内力计算 10 5.1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0 5.1.1 分层法计算简图确定 10 5.1.2 等效均布荷载计算 10 5.1.3梁柱固端弯矩计算 11 5.1.4弯矩分配法计算 14 5.1.5 跨中弯矩计算: 17 5.1.6恒载作用分层弯矩图 17 5.1.7整个结构在恒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图 18 5.1.8梁端剪力,梁端控制截面的弯矩 21 5.1.9 柱轴力计算 22 5.1.10 调幅后的整体框架内力图 24 5.2 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5 5.2.1 活荷载组合及等效 25 5.2.2 计算方法选用: 26 5.2.3 等效均布活荷载的计算 26 5.2.4 活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26 5.2.5 活荷载第一种布置内力计算 28 5.2.6 活荷载第二种布置内力计算 36 5.2.7 第三种布置下内力计算 43 5.3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55 5.3.1风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55 5.3.2风载作用下的柱剪力分配及柱端弯矩 57 5.3.3 风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计算 59 5.3.4 梁,柱剪力计算 60 5.3.5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60 5.4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63 5.4.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63 5.4.2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63 5.4.3 各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 66 5.4.4 多遇地震下弹性层间位移 66 5.4.5 层间剪力在各柱分配 67 5.4.6 反弯点高度确定 67 5.4.7 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67 5.4.8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 68 5.4.9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力图 69 5.5 内力组合 70 5.5.1 梁内力组合 71 5.5.2 柱内力组合 72 6 截面设计 74 6.1 梁截面设计 74 6.1.1各层梁控制截面最不利值 74 6.1.2 梁截面配筋计算 75 6.2 柱的截面设计及配筋表 78 6.2.1 柱内力组合截面控制值 78 6.2.2 柱截面配筋计算 78 7 基础设计 84 7.1 基础选型 84 7.2 A柱基础设计 84 7.2.1 基础截面尺寸确定 84 7.2.2 基底尺寸验算 84 7.2.3 基础高度验算 85 7.2.4 基底配筋计算 85 7.3 B柱基础设计 86 7.3.1 基础截面尺寸确定 86 7.3.2 基地尺寸验算 87 7.3.3 基础高度验算 88 7.3.4 基底配筋计算 88 8 楼梯设计 89 8.1 踢段板厚度确定 89 8.2 踢段板荷载统计 90 8.3 楼梯踢段板截面设计 90 结束语 91 参考文献 91 致谢 93 1 绪论 本建筑的高宽比H/B小于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式可灵活布置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 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 在收集资料和设计的过程中,我参照现行的国家建筑行业的许多规范,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2]等等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