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辑
探究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辑一、编纂方式
魏晋时期,道教史著主要由私家完成,至隋唐两宋,这种相对单一的编纂模式被打破,出现了御制、奉敕编次、私家撰修三种方式。
(一)御制
所谓御制,即由最高统治者撰修的一种编纂方式。隋唐两宋时期,众多统治者基于各种原因成为道教拥趸,不仅在政策上予道教以支持,甚至亲自注疏道教经典,如唐玄宗曾两度注疏《道德经》,宋徽宗亦曾御解《道德经》(又名《老子解》)。同时,最高统治者也会通过撰写道教史著来表达崇道、奉道之情。《道藏》洞神部记传类《龙角山记》中收录有唐明皇御制的《庆唐观纪圣铭》,该铭乃玄宗为表彰李家玄元皇帝老子及圣地龙角山而撰;玄宗另一《御制真人碑》,则是其为念叶法善之旧情,quot;纪诸事迹quot;而成[1]第46册286。五代吴越国建立者钱霮,因深慕闾丘方远之道,乃亲往杭州大涤洞拜见,并撰《天柱观记》以表崇道之情。宋徽宗,历史上著名的quot;道君皇帝quot;,先后采取一系列崇道措施,在他的推动下北宋道教继真宗后又一次达到顶峰。在崇道过程中,徽宗甚至亲自制造quot;天神下降quot;的神话,并先后御制《天真示现记》、《神应记》颁行全国,以达到其尊道之目的。御制并非道教史著编纂主流,但这种编纂方式的出现与存在是道教社会地位提高及影响深化的强有力证明。
(二)奉敕编次
唐代出现了奉敕编次这一新的编纂方式。纵观唐代,奉敕编次史著数量不多,主要有崔融的《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乐朋龟的《西川青羊宫碑铭》。进入两宋,这一编纂方式成为道教史著不可忽视的一股编纂力量,目前见于著录的史著主要有《道史》、王钦若《翊圣保德传》、宋绶《宋西太乙宫碑铭》、吕惠卿《宋中太乙宫碑铭》、《先天纪》和《降圣记》等。《道史》是其中最具特征的代表。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九月,宋徽宗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下诏修《道史》。次年八月,徽宗下诏过问此事,规定quot;自龙汉止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quot;。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十一月三日徽宗再次下诏,令提举道录院见修《道史》,同时规范《道史》的编纂体例与撰述内容:quot;自《史记》、《汉书》以来,体制有可?,当以为例。则史表一门,不须徒设。道纪断自天地始分,以三清为首。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以世次先后列于纪。为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符?、仪范、禁律、修炼、丹石、灵文、宝书等十二志。男真自风后、力牧而下,女真自九灵、元君而下,及凡臣庶之得道者,各以世次先后为传。quot;
据诏书内容,《道史》仿效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纪传体裁,设纪、传、志三个部分,没有quot;徒设quot;表与世家。其中本纪部分首记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quot;三清quot;尊神,随之记载quot;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quot;;志涉及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符?、仪范、禁律、修炼、丹石、灵文、宝书十二个方面;传主要记述男女仙真及世俗中的著名修道者。这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道史》与此前内容、体例相对单一的道教史著相较,有明显突破。纪、传、志的体例设置涵盖了道教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完整的道教发展史。同时,在内容的设置上也极具特色。诏书规定将quot;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以世次先后列于纪quot;,quot;男真自风后、力牧而下,女真自九灵、元君而下,及凡臣庶之得道者,各以世次先后为传quot;。这种将得道帝王列于纪、男女仙真列于传的做法反映了《道史》在政府干预下的官修色彩,将其与佛教史学中的纪传体史著如《佛祖统纪》相比较,其官方干预色彩更加明显。
《翊圣保德传》,三卷,题quot;宋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王钦若奉敕编集quot;。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建隆初,有神降于凤翔民张守真家,开宝末,徵守真诣阙,属太宗践祚,封神翊圣将军,筑宫于终南山。祥符中,诏钦若编次其事[2]371。大中祥符九年冬十月己卯,王钦若上之。宋真宗之所以诏命王钦若编写此传,主要原因在于翊圣保德真君,自谓quot;玉帝之辅,奉上帝命,护卫宋朝quot;,故编次此传以表彰护卫宋朝之神,反映出赵宋帝王神话政权,维护自家统治的政治目的。唐代尊老子为祖,为显其尊贵,在三教排序中一度以道教为先,儒释排后。宋代统治者出于神话赵氏政权的目的,也制造出了一个赵氏圣祖quot;赵玄朗quot;。为此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七年下诏,命李维、宋绶、晏殊编次三十卷的《降圣记》,记赵氏圣祖赵玄朗下降事。与唐代不同,宋代奉敕编次的道教史著除了数量上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外,其quot;奉敕quot;所彰显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这类史著可以成为我们解读当时政治与道教互动关系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三)私家撰修
私家撰修是这一时期道教史著最主要的编纂方式,现存隋唐两宋道教史著大部分为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